投资收益率怎么分析 投资收益分析报告


储能是现代能源系统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为主体能源格局的快速转变,我国无论是从电力能源总量结构,还是从装机增量结构看,新能源都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加快能源变革的重要力量 。而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方面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辉煌的产业前景 。
同时,储能的成本和收益,作为投资盈利的关键因素,无疑对储能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形成影响 。本文以电化学储能为例,从建设成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角度研究成本影响因素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由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三个应用场景分析收益方式,并介绍投资收益的评价方法,以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建设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
成本分析
建设成本
建设成本的组成包括储能站本体、升压站、送出线路、对侧变电站间隔改造等 。
计算储能站本体投资,需要选类型、定规模、排布置 。
选类型是指选择储能的电池类型,可选择的类型有铅酸电池(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三元、磷酸铁锂)、超级电容、钠基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 。由于电池费用占设备费用的三分之二或以上(铅酸电池费用占比稍低),因此电池的类型选择对储能电站的成本影响较大,应结合储能的应用场景、安全性、系统参数等因素综合考虑 。其中系统参数主要包括放电深度、循环寿命、效率、充放电倍率等 。
定规模是指确定储能电站的建设规模也即容量和充放电时间,确定建设规模是投资收益分析的基础工作,合适的规模才可保证储能电站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 。一般结合储能用途、场地条件、电池类型、业主意愿等因素寻求规模的最优配置方案 。另外储能电池的“容配比”(电池容量与PCS容量之比)对建设成本也有一定影响,若以交流侧(即PCS功率)计算储能标称容量,那么直流侧容量(即电池配比)可考虑按大于1:1配置,一是满足部分地区按照储能放电的功率/能量来考核、补充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二是补偿运行年限中的电池容量衰减 。
排布置是指对储能电站的设备或设施进行排布和优化,这直接影响征地、政处、土建等的成本 。应在分区合理、消防功能全面、工艺流程顺畅、施工运维方便、适应地形的前提下尽量紧凑布置、节省占地 。另外,也可考虑借用相邻场站的道路、给排水、消防水池等公用设施,降低建设成本 。
升压站、送出线路、对侧变电站间隔改造的成本是储能接入成本,其影响因素与常规的电网、用户输变电工程,或者新能源接入工程类似,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
类似的是选所选线、设备参数计算和选型、建构筑物型式和地基处理等原则,都是为了尽最小代价为终端负荷或电源建设足够的能量流动通道,并满足一定灵活性和可靠性 。区别在于常规负荷或新能源接入后可充分利用源荷匹配特性实现就地消纳,也即在较低的电压等级、输变电容量下实现接入,降低接入成本;而储能接入后并网点能量双向流动,会挤占负荷或电源的消纳资源,例如在负荷较大时充电,新能源上送功率较高时放电,导致需采用更高的电压等级、输变电容量来接入储能 。
当然,也可采取多重手段降低储能接入成本,一是电源侧储能与电源合用升压站和送出线路,同时也能合用道路、给排水等公用设施;二是电网侧储能尽量靠近新建电网侧变电站,这样接入间隔和升压容量充足、接入路径较短;三是租用或购买建成升压站、退役变电站,并通过维修或更换长时间服役设备来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同时,可结合区域源荷特性,通过适当协调控制策略来降低电源合用升压站容量,减少对上级输变电资源消耗,从而节省接入成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