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如何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二 )


操作手册是企业为了方便管理 , 将一些操作记录下来 , 定一个标准的流程 , 新进员工可以按照这样的规程去操作 , 以避免发生错误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操作手册包括标准的作业动作和标准的作业时间 , 例如:人事工作手册、教学工作手册等 。
表格既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 , 又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 。表格是指按所需的内容项目画成格子 , 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 , 便于统计查看 。例如:应聘登记表、学员统计表等 。
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 , 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 依法订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
例如:《劳动合同》、《实习协议》等 。为了稳住应届求职者 , 我还专门拟订了一份《应届生求职意向书》 。
? 教培机构如何建立标准化体系? 基础建设在推行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 , 我将教育机构标准化体系分为人力行政系统、财务资金系统、教学教务系统、运营管理系统 , 每个版块按照业务性质进行编号 。
为易于识别 , 我又将公司各类文件以代码标示 , A代表规章制度类 , B代表表单类 , C代表流程类 , D代表合同(协议)类 , E代表通告(知)类 , F代表内部作业文件类 。
为统一对外识别形象 , 在制度建设环节 , 我会要求各部门所有的制度、表格、协议、手册 , 要以统一的格式呈现 。例如:表格行头、文件行头、排版格式、字体标准、字号标准等 。
制度的发布包括拟稿人(发文部门制度编写人)、审核人(发文部门负责人)、审批人(校长或总校长) 。
在制度正式发布前 , 发文部门要先组织与制度有关的部门关键人员对制度的各项条款进行解读 , 并征询相关部门意见 , 进一步确认制度的严谨性、可行性 , 并签字确认后 , 再正式下发执行 。
? 培训宣导 为避免员工对制度的条款产生理解性偏差 , 制度下发后 , 发文部门必须组织全体员工对制度中的各项条款进行培训 , 现场解答员工对制度的疑问 , 并签字确认 。
尤其是薪酬制度的宣导 , 为了避免引起员工集体躁动 , 可以事前小范围内先与骨干员工达成共识 , 并将测算标准与员工解说清楚 。
例如2017年教师集体离职事件之后 , 总校长便亲自就薪酬制度的调整在教师会议上进行宣导 。
将新旧制度进行对比 , 用新制度数据套入近两月教师课时量进行测算 , 以数据分析告诉员工新制度只是拉开了优秀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差距 , 并且调整后全年校教师成本总支出呈上升比 , 让员工消除疑虑与不满情绪 , 从而形成共鸣 。
? 实施监控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 , 必须要有监督体系 , 才能保障制度的落地 。
例如员工行为准则中员工上班必须佩戴工牌 , 可以由前台行政人员每天进行监督 。
再如教师是否按照教学的标准流程进行教学 , 可以由教务定期进行抽查 , 对没有按照制度要求执行的人员 , 要结合考评与奖罚 。
? 修正完善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 , 管理人员要对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检和反思 , 总结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