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乳腺囊肿 双侧乳腺


当你得过一次很早期的乳腺癌,并且顺利的切掉了有病变的乳房,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吗?
不,我要问的不是术后放化疗,因为那并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事儿,该做就得做 。
我要问的是,对侧乳房怎么办?

双侧乳腺囊肿 双侧乳腺

文章插图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安吉丽娜朱莉得知自己携带有BRCA-1基因的时候,她面临着一个极为纠结的选择 。她低头看着自己傲人的双峰:是立即切掉双侧乳房?还是严密地动态观察?
再想象一个类似的场景:当一名单侧乳腺癌患者,我们姑且叫她小Q,手术切除之后她的医生告诉她,对侧乳腺也得癌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4倍 。而她低头看着自己仅剩的一只健康乳房时,也面临着同样纠结的选择:干脆一并切掉算了?还是严密地动态观察?
这两个场景何其类似 。区别只在于,朱莉要考虑的是双侧乳房留与不留,而小Q要考虑的是对侧乳房留与不留!
朱莉的选择,全世界都知道了,她果断地选择了双侧全切,是个狠角色!
而假如你是小Q,你会做何选择?
首先,这里说的“得两次”不是指癌症复发或者转移,而是指“第二原发乳腺癌”,在乳腺不同的部位又长了一个新的肿瘤 。
“同时性”第二原发,是指第一次发病就是多原发,乳腺里有好几个病灶,分别作了穿刺都是癌,可以理解为“双胞胎” 。
“异时性”第二原发,是指第一次发现了一个,过几年对侧又发现一个,而且都是早期癌,可以勉强理解为“生二胎” 。
一般来说,第二原发癌体积更小(妹妹比姐姐小),病期更早,尚未出现淋巴结转移 。这都归功于第一次治疗之后的规律复查,可以提早发现一些“苗头” 。
双侧乳腺囊肿 双侧乳腺

文章插图

那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有多少呢?大数据(SEER数据库)显示:1.4%-11.8% 。波动范围这么大,是因为不同医院覆盖的人群特点不一样,概率也就不一样 。
针对小Q的情况,我们不妨取一个中位数值6% 。而6%的对侧复发概率,就把对侧乳房预防性切掉,是否有必要呢?
2012年的调查发现,有14%的女性选择预防性切掉对侧乳房!
这就是现状 。一方面,随着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保乳手术(越切越小)的比例在逐年升高;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病人,由于“复发恐惧”,选择预防性地切除掉对侧乳房(越切越大) 。
双侧乳腺囊肿 双侧乳腺

文章插图
乳腺全切术后疤痕
我们再来看英国人的研究结论:预防性切除掉对侧乳房的病人,与不切相比,总生存期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
因为病人的总生存期,主要是由第一次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决定的,即便是对侧再发,通常也能得到及早的发现和及时的处理 。
所以,对于小Q来说,完全可以放心地保留对侧乳房!
但是有一类人,做预防性的对侧乳房切除,医学上是可以推荐的 。就是明确携带有BRCA基因突变的病人 。
这时候,小Q手里的选择题,就变得跟朱莉一模一样了,是不是很神奇!
【双侧乳腺囊肿 双侧乳腺】然而,即使像朱莉那样做了预防性双侧切除,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得乳腺癌 。
全乳切除术,并不能切掉所有的乳腺组织 。因为大多数女性的乳腺组织广泛分布在胸壁上,延伸到腋窝甚至锁骨,移除所有的乳腺组织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对于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的手术来说,留下来的乳腺组织也会略多一些 。乳腺癌仍可以在剩余的少量乳腺组织中出现 。研究数据表明,预防性全乳切除术,可以降低90%的乳腺癌风险,但并没有说10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