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诊断标准 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诊断标准 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和子痫(eclampsia)无疑是严重威胁母胎生命安全的妊娠并发症 , 以下3种情况常导致子痫前期孕妇死亡:(1)子痫前期伴严重表现;(2)子痫;(3)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hemolysis ,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s , HELLP)综合征 , 也称为子痫前期的“死亡三联征” 。本文将就子痫前期诊断、分类和子痫的处理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
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 ACO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2013版)诊断标准的变化和分类引发的思考
2011年 , ACOG成立了妊娠高血压疾病工作组(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Task Force on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 该工作组由17名产科学、母胎医学、高血压、内科学、肾脏学、麻醉学、生理学和患者健康宣教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 致力于制订新版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 , 2013年11月该指南发布(简称ACOG 2013版指南)[1] 。
ACOG 2013版指南中有关子痫前期诊断的最大变化是:不再单纯依赖是否有蛋白尿(proteinuria)或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来诊断子痫前期 , 在没有蛋白尿的病例中 , 出现高血压同时至少伴有一项以下表现 , 仍可诊断为子痫前期:(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2)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为正常值2倍以上);(3)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1 mg/dl(97.2 μmol/L)或为正常值2倍以上];(4)肺水肿;(5)新发生的脑功能损害或视觉障碍[1] 。
蛋白尿在子痫前期的地位 , 在产科医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 也正因为子痫前期的诊断不再只依赖蛋白尿 , 引发了产科医生最近一段时间的争论 , 焦点是“为什么要使用ACOG或者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 , SOGC)的标准?” 。许多专家的观点是“标准要国际化 , 临床要个体化” , 原因在于:(1)总说要有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 , 但是冷静查阅 , 确实缺少一些高质量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子痫前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我们需要和国际接轨 , 如果我们不认可 , 则必须拿出自己的已经在国际上发表的研究数据;(3)我们要参与国际交流 , 发表论文 , 采用不被国际认可的标准 , 肯定面临质疑;(4)其实目前中华医学会妊娠高血压学组的指南(2012版)也是主要根据SOGC妊娠高血压疾病指南(2008版)制订的 , 由于ACOG发布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一个妊娠高血压指南 , 2014年SOGC审时度势 , 及时更新了自己的指南[2] 。
ACOG 2013版指南第二个变化是:建议将子痫前期分为无严重表现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without severe features)和伴严重表现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with severe features) 。子痫前期分为“轻度”或“重度”并不科学 , 因为子痫前期是渐进的过程 , “轻度子痫前期”只能代表诊断当时的病情 , 如果继续妊娠 , 很可能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3] 。提示医生应该随时评估病情 , 确定有无严重表现 。不要因为轻度子痫前期而麻痹大意 , 延误处理 。
ACOG 2013版指南第三个变化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哪些指标可以作为子痫前期的严重表现?近年国际上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 促使ACOG在制订2013版指南时 , 明确了以下6个临床表现作为子痫前期的严重表现[1]:(1)收缩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110 mmHg(卧床休息 , 两次血压测量间隔至少4 h);(2)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3)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为正常值2倍以上);(4)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1 mg/dl(97.2 μmol/L)或为正常值2倍以上];(5)肺水肿;(6)新发生的脑功能损害或视觉障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