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曾有过自杀意念的比例为19.76%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曾说过“活着真累,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类的话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部分父母会对此反感,并立刻否定,“小孩子家的,少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动不动就说想死,你吓唬谁呢?”
有的孩子可能不对父母说,而是对朋友、同学表达过;还有的甚至没有对任何人流露过这个想法,而是写进了日记里 。
无论家长是从什么渠道得知孩子说过、写过类似的话,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
第一,父母要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信号 。
孩子很可能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已出现了一定的情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感到痛苦 。
当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时,他们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产生比较强烈的负性情绪和较严重的灾难化思维,就有可能产生死的念头,因为他们认为死可以结束这种痛苦 。
有些父母可能不以为意,“孩子就是叛逆,故意说这些话来威胁我们,想让我们满足他们的要求 。”
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这部分父母也需要深刻的自我反省 。孩子为什么会用这种不理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满足需求?这是不是意味着父母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积极引导?
即便孩子此时还未达到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如果父母继续坐视不理,继续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孩子就更有可能出现精神心理障碍,自杀风险越来越高 。
第二,有了以上意识后,父母利用“有效沟通三部曲”了解孩子自杀念头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时解决,给予积极引导 。
“有效沟通三部曲”指的是先与孩子共情,理解他们的烦恼、痛苦;取得孩子的初步信任后,再耐心倾听背后的原因、发生过的事件;然后对孩子的一些不理性认知进行积极引导,有助于减缓他们的负性情绪 。
而且,如果涉及一些现实中的困难,比如在遭到校园欺凌、学习挫折等,家长不能光口头引导,一定要用行动去帮助孩子解决,渡过难关 。
有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尚可,也不希望父母过于担心,一听到父母问自己想自杀的原因就马上改口,说“我就随便说说,你们不要想太多 。”
孩子说的可能是真的,但更大可能是一种掩饰,或者是他们也轻视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此时父母切不可放松警惕,还是需要多与孩子交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的真实想法 。
一般来说,在自杀念头刚开始出现时,孩子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还不算很多,灾难化思维不算严重,这与真正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相比起来,精神心理问题轻微得多 。
如果父母及时引导孩子释放负性情绪,调整认知,这些心理创伤还是比较容易得到较大程度地修复的 。
而且父母要尽量避免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简单粗暴的、情感忽视的、否定多鼓励少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定要摒弃!
第三,如果孩子已经罹患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父母一定要多留心眼儿,做足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给孩子留下自杀的机会 。
比如,不要将精神科药物一次性都交给孩子保管;
孩子的病情没有真正的康复、亲子关系没有明显改善前,家中的刀具、利器、农药、药品要妥善保管;
留意孩子所购买的物品,所浏览的网页,是否有可辅助自杀的信息和工具,比如查询“如何自杀痛苦最低”,与网友约定自杀事件,偷偷购买木炭等 。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
第四,对于自杀未遂的青少年,一般的开导、鼓励意义不大,父母一边要高度警惕,一边要尽快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应果断让孩子接受强制治疗,稳住病情 。
- 祝福语简短最美的句子 祝福简短唯美句子大全
- 比较有诗意的空间留言短句
- 搞笑心情短语说说大全 说说心情短语搞笑幽默
- 抖音视频怎么涨粉快 抖音发什么视频涨粉快
- 沃尔沃18款s90保养复位视频
- 女人霸气短语录精选60句
- 很励志的干净短句 激励干净短句
- 工作岗位座右铭简短 工作精简座右铭集锦
- 伤感欺骗背叛签名 虚伪幸福的伤感签名
- 印加鹦鹉短鲷能混养吗 印加鹦鹉短鲷好养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