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短视频30秒 40秒伤感短视频


本文章节:
01、大众对于自杀原因的不理解
02、孩子说“想死”,父母如何应对?

伤感短视频30秒 40秒伤感短视频

文章插图
01、大众对于自杀原因的不理解
从2003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希望提高大众对自杀问题的重视和预防 。明天是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80万以上的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1个人死于自杀 。
在整体上,全球的自杀率是在下降的,包括我们中国 。我国的自杀率在过去20年有明显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约22人/10万人,下降到了2019年的约8人/10万人,已经属于世界范围内的较低水平 。
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盲目乐观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自杀率下降,但绝对数值仍触目惊心,2019年自杀人数达11.6万人 。
而且,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者景军等人指出,我国自杀率显著下降有一定的特殊原因 。过去我国自杀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农村女性自杀率高 。如今农村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自杀率自然就下降 。
所以,国内自杀率整体下降,并不代表每个年龄层、每个群体的都下降 。有的甚至可能呈上升趋势,最令人担忧的就是青少年、年轻群体 。
我国青少年、学生群体抑郁症罹患率逐年攀升,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重度抑郁症又是导致自杀的最大因素之一 。最近几年网络上令人揪心、痛心的事件很多都与青少年、学生自杀有关 。
2019年上海17岁男孩与母亲在车内发生激烈口角,他打开车门从桥上纵身跃下
?去年9月,武汉一名14岁男孩因违反学校规定,母亲对这男孩狂扇几个耳光后离开,男孩转身从教学楼上跳下
今年5月,成都四十九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在校坠亡,警方判断其因个人问题轻生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卫健委要求大学、高中对学生进行抑郁症定期筛查,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减少中小学生的心身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这都能缓解青少年、学生群体的自杀问题 。
可是,很多社会大众、包括不少父母都未能正确、理性、深入地理解青少年、学生群体自杀的现象和原因 。他们一边痛心年轻生命的消失,一边指责自杀者没有责任心、辜负家人的养育,心理太脆弱 。
这部分人看到的其实都是表象,并不能理解自杀者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和心理活动 。去年世界预防自杀日时,我们写文章谈过这个话题 。
但我最近查阅文献发现,不单只普通老百姓,甚至部分心理学、精神医学的权威专家也对青少年、学生的自杀行为了解得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误解 。而这很可能会对曾尝试自杀的人造成二次伤害 。
比如我国有名的精神医学专家、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师建国,他在国内的成瘾医学领域作出了很多贡献,是我非常尊敬和认可的一位前辈 。
可是他在2015年一篇医学文献《抑郁症自杀的干预》里写道:
“……自杀只是把痛苦转嫁 。死亡并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留给生者的不幸 。死者把自己的遗憾带走了,却把无边的痛苦留给了那些爱他的生者……我们每一个还活着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 。”
“人生来就是死路一条,生命就开始倒计时,死是早晚的事,着什么急呢?生命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连这件事都不害怕了,还怕什么呢?”
我没有自杀倾向,而且是一名精神心理医生 。可我读着这些话,我都产生了一定的负性情绪,仿佛亲身感受到这些话对曾尝试自杀的人带来的伤害,至少是不理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