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正开始接近这场大流行病的尾声 , 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过去两年里什么是对的 , 什么是错的 。 我们能够从全球应对新冠的经历中吸取重要教训 , 为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
尽管疫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期 , 但很多方面进展顺利 。 首先 , 我们在疫苗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进步 。 世界从未像应对新冠这样 , 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研发和交付了疫苗 。 事实上 , 在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就能接种上疫苗(而且是多款疫苗) , 这堪称奇迹 。 这一成就归功于全球贡献的多款候选疫苗 。 疫苗的研发有运气的成分 , 我们通过尝试多种研发路径来对冲风险 。
我认为 mRNA 疫苗最终将被视为应对新冠大流行带来的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 mRNA 作为疫苗开发平台被证实有效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 不仅对于此次疫情 , 对于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病也同样意义重大 。 现在 mRNA 平台已足够完善 , 我们将能在未来快速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
我们还了解到许多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效力 , 这些信息将为今后的疾病应对工作提供借鉴 。 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口罩、隔离措施和旅行限制等等 。 过去两年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对防御新冠等呼吸道疾病采取不同措施的有效性 。 下一次 , 世界将能更快地部署像口罩等价格低廉且简单实用的工具 , 各国政府也将对在什么时间以及如何部署封锁等重大防疫策略有更深的理解 。
尽管阻止疫情最终还是要靠系统和政府的力量 , 但过去两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 个人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 我们已经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挺身而出为保护他们的社区做出英勇的努力 —— 从花时间在学生家门口发放教材的老师 , 到挨家挨户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种疫苗的卫生工作者 。 我写过一篇文章 , 讲述了非洲大陆几位英雄的故事 。
治疗的问题一直很棘手 。 直到最近几个月 , 我还对在治疗方面缺乏进展感到失望 。 瑞德西韦很贵 , 而且并没有那么有效 。 地塞米松更便宜 , 也有一定效力 , 但还不足以对早期阻止疾病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 我曾一度对单克隆抗体持乐观态度 , 但受限于复杂的物流要求 , 单克隆抗体在疫情初期无法挽救那么多生命 , 而且它们对变异毒株也不是很有效 。
最近传来了两种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消息 , 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 这些是我们在 2020 年就希望得到的治疗方案 。 其中一种药物 , 默克公司的莫努匹韦 , 上周刚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高危人群使用的批准 。 它能显著降低因新冠住院或死亡的几率(尽管没达到我们最初的预期) , 它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 而且是一种容易分发的口服药物 。
今年在我们知道这种药物有效之前 , 基金会就支持了一项通过简化莫努匹韦生产流程来降低成本的工作 。 默克公司允许仿制药生产商生产这种简化配方 , 以便让更多人获得这款药物 。 我们最近还承诺提供 1.2 亿美元来确保较低收入国家也能获益 , 从而挽救更多生命 。 我只是希望 , 这个药如能更早出现就更好了 。
【比尔·盖茨:疫情急性暴发期将在2022年结束】而最令人失望的就是疫苗分配的不公平 。 就这个话题我已经写了很多 , 而且只要有机会 , 我就会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 因为事情本不该如此 。 全世界在制造和分发数十亿剂疫苗方面做了如此出色的工作 , 但低收入国家的高风险人群获得疫苗的数量却如此之少 , 这让人无法接受 。 那么多低风险人群先于年长或有潜在疾病的人接种了疫苗 , 这不合理 。 未来 , 我们需要改变世界分配疫苗的方式 , 并找到加快生产的方法 , 包括扩大全球疫苗生产能力 , 并帮助更多国家自行研发、生产和批准疫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