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原文和译文


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原文和译文
【原文】
谏成帝营陵寝疏

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原文和译文

文章插图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 , 博观终始 , 穷极事情 , 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 , 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 , 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 , 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 , 虽无石椁 , 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 , 而国家有废兴 , 故释之之言 , 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 , 遂薄葬 , 不起山坟 。
《易》曰:“古之葬者 , 厚衣之以薪 , 藏之中野 , 不封不树 ,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 , 自黄帝始 。黄帝葬于桥山 , 尧葬济阴 , 丘陇皆小 , 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 , 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 , 皆无丘陇之处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逮至吴王阖闾 , 违礼厚葬 。十有余年 , 越人发之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 , 下锢三泉 , 上崇山坟 , 其高五十余丈 , 周回五里有余 , 水银为江海 , 黄金为凫雁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 , 骊山之作未成 , 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 。项籍燔其宫室营宇 , 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 , 羊入其凿 , 牧者持火照求羊 , 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 , 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 , 数年之间 , 外被项籍之灾 , 内离牧竖之祸 , 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 , 知愈深者葬愈微 。无德寡知 , 其葬愈厚 , 丘陇弥高 , 宫庙甚丽 , 发掘必速 。由是观之 , 明暗之效 , 葬之吉凶 , 昭然可见矣 。
陛下即位 , 躬亲节俭 , 始营初陵 , 其制约小 , 天下莫不称贤明 。及徙昌陵 , 增埤为高 , 积土为山 , 发民坟墓 , 积以万数 , 营起邑居 , 期日迫卒 , 功费大万百余 。死者恨于下 , 生者愁于上 , 怨气感动阴阳 , 因之以饥馑 , 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 臣甚愍焉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 , 聪明疏达盖世 , 宜弘汉家之德 , 崇刘氏之美 , 光昭五帝三王 , 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 比方丘陇 , 违贤知之心 , 亡万世之安 , 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 , 以俭安神 , 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 , 以侈生害 , 足以为戒 。初陵之模 , 宜从公卿大臣之议 , 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 , 有删改)
【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原文和译文】【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圣的君主 , 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 , 透彻地了解事理 , 而做到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 , 回头对君臣说:“啊呀!用北山石做椁 , 哪里能动摇它!”张释之进言道:“如果里面有值得的东西 , 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 , 即使没有石椁 , 又有什么忧伤的?”死是没有终极的 , 但国家有兴亡 , 所以释之的话 , 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 。孝文感悟 , 便薄葬 , 不建山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