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死亡之海的沙漠 死亡之海一戈壁沙漠( 五 )


事实上 , 这里一直是于田县下辖的一个村子 , 当地人说维吾尔语 , 信仰伊斯兰教 , 自称克里雅人 , 有260余户、近 1300人 , 过着“一群羊、一口井、几间房”的简单生活 。
▲ 打井水的克里雅男子 。由于克里雅河河水盐、碱浓度高 , 已经不能饮用 , 所以克里雅人几乎每家都有一口5米多深的自掘井 。沈桥/摄影
所谓“野人的尾巴” , 不过是克里雅人别在腰后的长斧柄 。当地牲畜主要是以胡杨树叶和苇草为食的羊 , 克里雅牧人在放牧时无须牧鞭 , 却会用斧头砍下胡杨树枝让羊吃树叶 , 还用其劈斩枯死的胡杨获得烧饭、取暖的柴火 。可以说 , 克里雅人的生活中离不开斧头 。
如今 , 在一般的中国地图上 , 仍然很难找到达里雅布依这个地名 。然而 , 它在国际上 , 特别是在地理、历史、考古界的知名度并不亚于楼兰遗址 。
▲ 克里雅妇女吐尔尼沙汗 。沈桥/摄影
地理制衡了文明的发展 , 文明反过来影响地貌的变迁 。罗布泊曾经哺养了灿烂的文明 , 却因为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而渐渐干涸 。1958-1959年的考察中 , 科学家感叹 , 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在罗布泊泛舟 。
1961年 , 罗布泊彻底干涸 , 如同一只巨大的耳朵 , 倾听着地球的往事 。这里曾爆炸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 也吞噬了彭加木、余纯顺等探险者 , 是不毛之地的象征 。
▲ 罗布泊被称作“地球之耳” 。图/Wikipedia
而今 , 罗布泊又有了不见边际的碧波 。人们发现这里有丰富的钾盐 , 便把地下的卤水抽到地上 , 重新形成湖泊 。方方正正的盐湖 , 像是给这只大耳朵上面镶嵌了一块绿松石 。
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是巨大的 , 据钾盐公司的员工说 , 近年来整个地区变得凉爽而多雨 。如果你现在到罗布泊 , 甚至能遇到中雨 。
▲ 现在罗布泊地区的盐湖 。罗布泊蕴藏着丰富优质的钾盐矿资源 , 是农用钾肥的来源 。为了开发利用钾盐矿 , 人们在罗布泊修建起很多人工湖 , 将地下含盐的卤水灌入其中 。图/Wikipedia
罗布泊的“复活” , 是人类文明又一次对干旱地区的选择 。据介绍 , 这里的钾盐可供开采30年 。30年后 , 罗布泊的归途又会如何?现在很难想象 。它的命运 , 再一次被握在了人类手中 。
▲ 随着水分不断蒸发 , 钾盐凝结 , 湖中便会出现盐笋 。而且由于富含多种矿物质 , 湖面还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 在茫茫大漠中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郝沛/摄影
如今 , 我们已经能够在流动沙漠中修筑长长的公路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公路 , 长达522千米 。它像一条动脉 , 贯通了整个沙漠 , 是跨越沙海的大桥 。在人类的举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愈发深重时 , 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 , 我们更应小心谨慎 。
▲ 2004年5月 ,  航拍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 。它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 。它南北贯穿塔里木盆地 ,  全长522千米 。李学亮/摄影
塔克拉玛干以它宽大的胸怀包容、吐纳着古往今来的一切 。风沙中的叹息已经远去 , 我们依旧能听见驼铃的声声脆响 。雄奇的沙漠不是死亡之海 , 一直以来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