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二 )


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 , 已经成功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人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 , 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 , 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 , “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 , 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 , 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 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您可能还喜欢:
你所不知的白族饮食文化以及特色
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全羊席
丰富多样的景颇族饮食文化
【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锡伯族人离不开的食物:发尔合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