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1、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1、端午节起源故事: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 。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 。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 , 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 。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 。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听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楚顷衰王即位不久 , 秦将白起攻楚都郢城,楚国避秦军威势 , 迁都于陈,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
屈原在听到郢城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投入汩罗江 。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 , 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 。此后,每年五月初五 , 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历经千年流传下来 。
在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 , 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 。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
2、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 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
2、端午节喝雄黄酒1、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 , 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 , 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
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3、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4、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 , 薰苍术、白芷 , 赛龙舟的习俗 。
3、韩国端午节饮食,韩国端午节吃什么?端午不单单只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韩国也一样过着端午节 , 但是与中国的节日不同的是韩国端午节没有像中国一样,有着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可能是韩国历史上的端午节与我们中国人所了解的不同 。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韩国饮食文化吧!
韩国东亚大学尹辉铎教授告诉采访人员,他们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 , 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 。
韩国江陵端午祭起源于新罗时代的山神祭 , 原是村农祈祝丰收的庆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尹教授认为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虽然受中国端午节影响,但经过多年发展变化已与中国的端午节有很大不同 。农村过端午祭的气氛比较浓,在五月初五这天,全家人会穿上传统的韩国服装聚集在一起吃饭聊天;传统的食品有车轮饼食,类似我们的煎饼,是用小米、粟米等淀粉加香菜、葱粒等煎成的 , 但他们不吃粽子;游戏活动有荡秋千等,此外还有一些民俗戏表演如官奴假面舞剧以及民谣演唱,荡秋千比较常见,但不划龙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