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本子上面写过小说吗( 三 )


注:李又然作为职业散文家,生平出版过五本散文集 。其中,《国际家书》有三个版本,三种真版原件,现已搜集齐全;如今均已列入李氏家族个人收藏书目,专门用于研究李又然的生平及其著译 。这三种真版原件包括有:1、署名李则蓝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吉林书店初版本(1948年11月);2、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本沪初版(1949年10月);3、署名李又然著的散文集《国际家书》上海文化工作社增订本沪再版(1951年2月) 。
我最初一直在本子上写小说 。用本子写小说和用稿纸写最大好处就是你边写作就感觉自己好像已然有一种书的感觉 。每天一页一页地翻,钢笔和墨水这两样是你的最爱,那弥漫开来的墨香和笔落在本子上的刷刷声让你陶醉 。在本子上写完还可以收藏,不容易散落丢失 。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我就是这么写过来的 。现在的年轻人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实际上那个时候写作只能用笔写 。我记得曾经用一笔稿费买过一支派克牌子的钢笔,那支笔我非常爱惜,每天写完都用软布擦干净放到盒子里 。每天拿着那支笔写作非常神圣,比现在用电脑写作感觉好多了 。
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让作家改变了写作方式,不在用笔写 。但是用笔写的记忆却永远在心里留存 。像永远不会退去的风景长存 。
写过,现在还保持这样的习惯,每篇文章都是工工整整手写好用拍文识字软件搬到电脑里,好处多多 。
我现在用电脑了,以前上高中时候写过一个长篇小说,寄给笔友看,不过最后弄丢了 。以前即便投稿都用信纸,毕竟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 。而且听说当时投稿还不用邮票,撕掉一角即可 。
以前还见过一个老师,小平房里面堆满了信纸,将近2米,都是写好的 。不过那个老师最后也没写出来 。当代也有一些作家还用手写,好像贾平凹还是这种习惯 。
当然,作为普通人,现在基本都是发邮件投稿,或者是写在Word上再打印出来 。有几家杂志社还是只看纸质稿件的 。
写过,曾写过一篇中篇,三篇短篇,遗憾的是水平不够,没能发表 。
写过,30万字,好几个草稿本[捂脸]
记得读书时期,是写过一些文字的,但应该不能算小说,因为篇幅比较短,一般都是写短文或者诗歌之类的 。因为读书的时候,家里人不让看小说,说怕看多了,影响学习之类的 。
所以在那个时期,根本不懂什么是小说,最多也就看过四大名著这些 。后来工作了,一放假有空的时候,会看看朋友推荐的小说,或者即将拍成电视剧的小说 。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也在尝试着写小说,也不需要写在本子上了,可以直接在电脑上面写,也可以在手机上面写 。不过你晒的这个本子上的小说,写得太密密麻麻了,分段不清晰,看起来挺累的 。
如果真的有时间,或者想写好一点的话,可以换一个本子,或者直接在电脑上写,智能手机也可以,稍微排一下版,这样看起来会比较舒服,也更吸引人看 。
平时也可以当做是锻炼下文笔,我自己也是刚刚在学习中,都只是个人建议,不一定就是实用的 。但现在也了解到了,看小说或者写小说,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你会为了写好一本书,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
也会因为看了某部小说里面不合理的内容,而且求证,去翻阅书籍,去各种网站查阅知识点 。现在的人,一离开学校,看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
能看得进去的书籍,也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生活除了工作,也可以多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自己喜欢的电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