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板桥的故事

1、关于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着称于世,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 , 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诉说和赈济而得罪上司,于是他便辞官不做,应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话语 , 下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
2、关于郑板桥的资料【关于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 。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 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 , 后客居扬州 , 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 。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 , 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 著有《郑板桥集》 。
3、郑板桥的演员电视剧《郑板桥》的演员有王喜 , 黎姿 , 陈松伶,胡杏儿等人 。该剧主要讲述了画家郑板桥惩恶扬善却宦海沉浮 , 因而悟出惊世名言难得糊涂四字的故事 。
4、郑板桥的小故事1、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一纸“难得糊涂”,使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郑板桥享誉天下,也道出了其一生处事为人的宗旨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二甲88 名),曾任山东范县、维县知县,在任时帮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因得罪豪绅被免职 。在民间流传的他戏弄豪强、贪官的故事很多 。郑板桥作官前后均居杨州卖画,擅写兰竹 , 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工书法 , 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 。能诗文,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 。当时江苏扬州有八位代表画家,其书画能不拘前人陈规,独具风格,画风有和所谓“正统”所不同,被时人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称他们为“扬州八怪”,郑板桥即为其中一怪 。
2、六世同堂进士之家: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有位进士叫谢启祚 , 广东人,九十八岁时参加第一次乡试,直至乾隆51年才中举 。在鹿鸣宴上 , 谢与十二岁的中举童子同席,前去祝贺的巡抚大人见此情景,当场挥毫题诗两句“老人南极天边见 , 童子春风座上来” , 这两句诗很快传开,成为一时的趣闻,次年谢进京会试得中,授国子监司业 。乾隆八十大寿他以在京官员身份贺寿 , 乾隆见他百岁高龄如此潇洒,特加恩 , 晋为鸿胪寺卿,并赐诗匾 。这时他的家眷中先后已有两妻两妾,男儿二十三人,女儿十二人,孙子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还有玄孙二人,是六世同堂之家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