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事件是真的吗 切尔诺贝利事件( 二 )


离电厂最近的普里皮亚季居住着5万多人,这些人已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超强辐射中暴露了整天,军方迅速调来上千辆大巴车,并安排3条铁路运送居民,仅用四个小时便将他们送到了新的落脚处 。
但因为撤离太紧急,他们除了贵重物品几乎没有带走什么家当,谁也没想到这便是与生活多年的故乡的永别,辐射魔咒也由此开始伴随他们终身 。生机盎然的城市一夕变成了空无一人的鬼城,此后几十年慢慢荒芜,如同一具庞大的遗骸,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 。
对于不了解灾难后果的人来说,当时的处理已经很高效、强力了,但他们没有预料到这场核事故后来会掀起一场世界大风波,当时日薄西山的苏联政府也没有马上将它当做事务交点 。
多年后戈尔巴乔夫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尤觉荒唐:
“上报的信息说是小事故,救援已经完成,核反应堆没有威胁,核研究所的专家也表示核反应堆非常安全,像在家煮茶一样,切尔诺贝利电站就好比在红场放个茶壶 。”
彼时的他们甚至不知道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仅以为发生了一场火灾 。
然而一周后瑞典政府发来了警告,他们检测到了辐射云团,这意味着切尔诺贝利电厂飘散的粉尘和核烟雾已经悄然笼罩了半个欧洲 。
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领土都检测到严重的辐射粉尘,从立陶宛,匈牙利到土耳其等中东欧一线全都受到影响,因为食物中检测出辐射,法国、德国等国宣布限制牛奶和食品进口 。放射物无声无息,无所不在,就这样以迟滞的方式给了人类最深刻,最沉痛的教训 。
一场几十万人、十几个师协作的浩大抢险
虽然上报事态不紧急,但到了现场的官员对事态严重性还是有感知的 。
事故发生第二天,化学军司令皮卡洛夫带着核防护军进入现场开始抢救作业,时任阿富汗作战总指挥的瓦连尼科夫大将被专程调回,统筹基辅军区的10余个摩托步兵师参与事故抢救和居民疏散等工作 。
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后,最高决策层又扩大了救援范围,一场战争级别的军民动员开始了 。
全面救援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了 。由于高温核燃料和石墨随着爆炸喷溅,电厂周边的大火反反复复,需要持续投入兵力参加灭火,这个过程就持续了十天 。同时为了将方圆30公里以内的13余万人口集体转移,运输队伍和协调人员大规模出动 。
为了避免不断自反应的熔融堆芯烧穿地层,下渗后大面积污染地下水源,军方派出了工程部队,以打石油井的方式在反应堆侧面钻孔,并向孔中注入液氮 。为了维持-100℃的低温阻止堆芯下渗,每天灌充的液氮就达到了25吨 。
为了保护地上河流,避免辐射随着水源扩散,军方兴建了大规模水利设施,用130多条堤坝护住周边河流,并阻截反应堆通过降水流进普里皮亚季的路径 。
为了灭火并阻止放射性粉尘漂浮扩散,苏联27日便出动了40余架飞机从空中向机组投掷覆盖物,之后作业飞机增加到百架以上,在事故现场上空飞行3千架次,投掷的沙子、铝粉,碳化硼混合物达到了5千吨 。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为了阻断灾难之源,专家建议用混凝土建造一座石棺封住事故机组 。石棺需要用到万吨混凝土,场地形势复杂,建造过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
12月石棺封顶时,需要运力35吨的大型飞机来吊装顶盖,为此不得不从顿河畔罗斯托夫制造厂调来当时最大的直升机米26,但米26的运力也只有20吨,为了吊装35吨的顶盖飞机上的可拆配件全部拆除,顶着巨大风险强行执行了任务 。
石棺落地后,切尔诺贝利事故终于告一段落 。这场宏大的救援动员了24万人,辅助人员近60万,救援活动绵延2年,损失异常惨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