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新野

1、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新野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
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 。刘备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曹操的部将曹仁领的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 , 城中无人 , 便引军进城中驻扎 。夜来时分,就被火烧了 。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两把火 。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 , 急急奔出东门 。军士自相践踏 , 死者无数 。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 , 赵云引军赶来混战 , 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 。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 。曹仁大败
2、三国演义中庞统死在什么地方庞统,字士元,三国时荆州襄阳人,人称凤雏先生,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于世 。建安十九年攻雒城 , 为争蜀要地 , 被蜀刘璋从事张任伏兵射死于落凤坡 。落凤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的古驿道上,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家,此地风景优美 , 气候温和,民风纯朴 。落凤坡旁,有当年为庞统而建的真墓,庞统祠中的庞统墓只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则在落凤坡旁 。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 , 是一块风水宝地 , 现有墓碑一块 。
3、三国演义有哪三国1、三国鼎立 , 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 , 成犄角对峙局面 。
2、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
3、蜀国: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 。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 , 史称蜀汉或季汉 。
4、吴国: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 , 亦称孙吴 。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 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
4、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1、奸诈残忍:这是曹操性格特点之一 , 为实现霸业,他不仅对敌人残酷,同时对自己的下属乃至亲人都很冷酷,杀了不少无辜之人,曹操梦中杀人更体现了其奸诈;
2、极端利己:曹操面对陈宫的谴责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一臭名昭著的名言,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也道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也体现了他的极端利己主义;
3、雄才大略:军事上,曹操对各路英雄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均了然于胸,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 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因为他拥有军事家特有的本能;
4、远见卓识:他非常重视人才,极力搜罗 , 加以重用,胸襟开阔 , 豁达乐观,在尔虞我诈的争战中 , 为获得最后胜利,曹操很明白顺应民心的重要性,他为换取人心,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 用尽一切手段,能人所不能;
【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新野】5、胸怀若谷:作为曹操的心腹之患的刘备两次投靠曹操且都受到厚待,便可见曹操的博大胸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