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虽然不认同说理文是文艺创作,但事实上,“有我”的说理文纳入现代散文版图拓展了散文的文体疆域,像鲁迅、闻一多、宗白华、李健吾等,都有类似的创作 。此时的朱光潜从事文学批评,参与文学教育,主编文学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践行“此身、此地、此时”,朱光潜的文学观是在现场和行动中形成的,他为《文学杂志》所作编辑后记,既是文学现场实录,也是他文学观具体而微的表现 。据此,也确立了朱光潜个人文学批评和同时代写作的关系 。在他的批评文字中,涉及政治与社会,古典与现代,文学及艺术,如《望舒诗稿》《朱佩弦先生的〈诗言志辨〉》《王静安的〈浣溪沙〉》《自然画与人物画》等,至今仍然给我们审美的启发 。
朱自清在《〈谈美〉序》中提出,“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最重要的理论,“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朱光潜欣赏“修辞立其诚”,认为“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 。他常讲“文学是人格的流露”,在他的理解中,“一个文人先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 。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 。作家与批评家都应当对艺术持有纯真的态度,“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也便是对于文学的忠实” 。质言之,朱光潜文学观的重心正如他所说,“文学无古无今,始终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他爱着文学,念着人间生活 。他在《慈慧殿三号》记录了居所外院的芜乱和市井烟火;《后门大街》写每年上灯时节后门大街上的拥挤人群:“我觉得自己是这一大群人中的一个人,我在我自己的心腔血管中感觉到这一大群人的脉搏的跳动 。”此情此景正是朱光潜所体认的:“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 。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4日14版)
- 文学的教育功能名词解释 文学教育功能的本质是什么
- 牙痛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
- 生物农药的三大类型是什么 生物农药的三大类型
- 客厅为什么要装窗帘 客厅一定要装窗帘吗
- 肤色暗黄怎么回事 肤色暗黄什么原因
- 桌面加热垫什么牌子好些 桌面加热垫什么牌子好
- 无籽水晶石榴是什么品种
- 要约生效要件 要约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 房屋屋檐土地使用权的规定是什么
- 风水里的开门放水是什么意思 风水中的穴前放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