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杂志什么级别


【光的回响】
作者:朱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
朱光潜是世人所知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还是一位重要的现代散文家 。2012年中华书局版《朱光潜全集》共30卷,其中《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都可作宽泛意义的散文观之 。他创作的狭隘意义上的散文并不算多,但都担得上真诚为文的典范 。《露宿》和《花期》两篇是同一时期的作品,皆是以时序记录事件与人物的随笔 。比如,《花会》述成都阳春三月花会盛况,集中书写成都人,无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出城游春,“趁风和日暖的时候吐一吐城市的秽浊空气” 。而朱光潜则似游客之一,移步换景,游花会,赞花会,最后落笔在人过中年的兴致 。由《花会》联想到他发表于1956年10月6日《光明日报》的《经戈壁赴敦煌》一诗:“驱车走戈壁,遥见水一湾,行至水现处,依旧是黄沙 。驱车走戈壁,遥见树成林,行至林现处,乱石倚沙岑 。”两篇散文,一则旧体诗,皆为纪行,皆注重描摹物象情态,少发议论 。
【文学教育杂志什么级别】朱光潜曾记15岁前在家中受私塾教育,由父亲教授写作策论经义这种形式呆板的议论文体,“这训练造成我的思想的定型,注定我的写作的命运” 。朱光潜游学欧陆,其学问领域也属世界前沿,但即便如此,少年家学渊源,桐城派古文的“谨严典雅”“着重立言得体”也影响到他的文章品格 。这几乎是“五四”及“五四”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化底色,亦中亦西,东西合璧 。以此观乎朱光潜的记人文,无论陈说友朋人品性情或者勾勒文艺成就,要言不烦,有情有信,比如《敬悼朱佩弦先生》写朱自清做人,“一几一砚都摆得齐齐整整 。文人不修边幅的习气他绝对没有 。行险侥幸的事他一生没有做过一件 。他对人对事一向认真,守本分”,为文则“简洁精炼不让于上品古文 。就剪裁锤炼说,它的确是‘文’;就字句习惯和节奏说,它也的确是‘语’” 。对照朱自清和朱光潜的人与文,朱光潜写朱自清某种意义上也是自我写照 。除了朱自清,朱光潜还写到丰子恺和沈从文,他们是精神的同路人,人格与文品代表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本分清简一路,一定意义上可以定义为一种现代风度 。
“我一向不会文艺创作,只写些说理文 。”朱光潜的说理文,今日可以归为杂文和随笔一类 。虽然说理,但并不刻板,自由洒脱,深得杂文之“杂”和随笔之“随”的滋味 。如《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一篇,他以海上与岸上观雾为例,写日常生活如何呈现出不同面向,演绎何谓审美距离:“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朱光潜的说理文,被赞誉深入浅出,胜在列举的恰当、说理的耐心和逻辑的整齐 。这些都是相当的文学训练的结果,如其所言:“精确妥帖的语文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 。”他认为文法训练骨子里直通修养:“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的说理文有大量以“谈某某”为题目,比如《谈动》《谈静》《谈十字街头》《谈摆脱》《谈人生与我》《谈趣味》《谈学问》《谈青年与恋爱结婚》《谈英雄崇拜》等,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会发现在貌似无所不谈、一切皆可谈中,贯穿着艺术与人生的线索,其重心在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现代人 。无论是早年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还是后期的《谈美书简》,朱光潜带动了寓深邃之思于平易有情对话中的“书信风”,客观上也提供了中国现代散文经典的“书简体”的范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