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教育功能的例子 如何理解文学教育功能的特点是( 二 )


7月31日在莒县 , 我为家乡的作家朋友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沂蒙山派文学与沂蒙精神”讲座 , 分析了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刘玉堂的《乡村温柔》、苗长水的《非凡的大姨》和赵德发的《通腿》《经山海》等作品的乡土意识及所呈现的沂蒙精神 。
【文学的教育功能的例子 如何理解文学教育功能的特点是】8月2号 , 我参加了由山东省作协和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张炜小说《河湾》研讨会 。这部作品是张炜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突破、新转折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像河流一样拐弯 。《河湾》主人公从历史纠葛中走出来 , 把历史前置化 , 把当下巨变的新现实放在聚光灯之下 。《河湾》呈现了作家非常可贵的现实批评力和指向未来的建构追求 。
8月8日至11日 , 我应邀参加了云南《边疆文学》2022年文学笔会 , 做了“新时代如何书写新山乡巨变”的文学讲座 。我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阿来的“空山三部曲”等谈起 , 倡导新民族志、地方志、村志、个体史的书写 。作家有必要增强新乡土写作理念和文化传承意识 , 把童年、故乡、民俗的东西写出来 , 传递给下一代中国人 , 传递到世界中去 。
8月12日 , 我参加了郝敬波教授主持对2022上半年中国小说状况的现场评点 。以对付秀莹的《野望》、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和林森的《湖里岸上》《唯水年轻》等作品的评点为例 , 我认为这样的文学批评显现出很强的现场性、在场性、对话性 , 同时呈现出某种可贵的整体性、文学史尺度 , 增加了文学现场批评的深厚和厚度 。
这个暑期 , 我还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时代呼唤新山乡巨变文学》的文章 。我认为 , 当代作家有必要书写刚刚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新乡村故事 , 提升对于当下现实的思想穿透力和对当下时代中心经验的处理能力 , 书写当下新故事;要通过把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的宏大主题相结合 , 塑造新农村故事中的新英雄;新时代文学不仅要有时代新主题、新人物 , 也应该有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新探索;更要在重构乡村精神、乡村根性文化维度上进行创作 , 为新山乡巨变塑形铸魂 。
通过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的调研和文学交流活动 , 我进一步意识到当代作家和研究者不能认为新山乡巨变写作是应景之作、跟风写作 , 而应该像梁漱溟那样 , 从根本的意义上 , 认识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之于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和全局性意义与价值 , 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价值 。作家应该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以文学的形式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 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山乡巨变文学经典 。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31日14版)
想看更多好看的小说 , 请来28读书网 , 让你从此告别书荒!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