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建房子地形 建寺庙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吗


作者:李忠 授权发布
在山西长子县城西北郊外,唐代曾建有一座白鹤观,历经沧桑,其宫殿早已不复存在,但还有一块巨大的石碑孤零零地耸立在那里,其全称为《大唐潞州长子县白鹤观之碑》 。
说起这通碑来,其中还有一些故事 。
【风水宝地建房子地形 建寺庙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吗】一、碑石刊立 一波三折
公元686年,即唐垂拱二年,时任长子县令的高同,觉得上党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想盖一座庙表功 。
正如碑文所说:“韩赵之旧境,辛冯之故迹,实两河之胜地,乃三城之奥区,鸠岭镇其西,鱼陂荡其北 。”
如此佳境,正好可以迎合大唐天子对道教的推崇建立一座宏伟的道观,于是 “揆日晷,考星耀,设表置臬,授梓抡材,敞金殿而排霄,辟珠楼而望月 。”
正当高同高知县热火朝天地 “营创基宇,造立尊容,建此丰碑,旌以功德”之时,但不知犯了啥事,留下个半拉子工程就丢官而去了 。

风水宝地建房子地形 建寺庙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吗

文章插图

过了十九年,也即神龙元年(705)之后,时任县令郑燧又带领县丞、主簿、县尉等一大帮人,与观主谷太希和一些法师、道士等,将白鹤观未竟之工程连同观内塑像等一并趋于完善,并请人撰写镌刻了碑文 。
遗憾的是,石碑还没有最后立起,郑知县也离官而去了 。
三十多年后的天宝三载(744),大概是白鹤观后来的观主,终于将此块大碑立了起来,并在碑阴刊刻了一首四十四韵五言诗 。
诗后小跋曰:“改载岁春闰月晓霁时清明节 。功既就,事亦列 。即天宝三载仲春闰月首旬余六日也 。”
掐指一算,这块碑从唐垂拱二年凿成,到天宝三载(744)立就,前前后后经历了近60年的漫长岁月,真可谓是前赴后继,一波三折 。
二、鸿篇巨制 赞颂唐皇
正面碑文多达2600余字,前无题目,后无年月及撰书人姓名,下半部分文字多剥泐 。碑阴诗文几乎全无踪迹,而且也没有拓片存世 。
为了使碑文便于识读,乾隆朝长子书法家、诗人冯士翘曾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据碑刻残留痕迹和上下文意,将文字基本补齐 。
碑文的主要内容是赞颂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及中宗李显几代皇帝的,同时记载了白鹤观始建和续建的盛况及购碑、刻碑的艰难曲折过程 。
风水宝地建房子地形 建寺庙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吗

文章插图

为何两任知县都要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来建这座白鹤观并立巨碑为皇帝们大唱赞歌呢?说起来也是有原因的 。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本是西凉李暠的后裔,胡化气息浓厚,他称帝后,为了抬高唐皇室的社会地位,便把春秋末期的老子认为宗祖 。
因为老子不但姓李,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及道家学派创始人 。
至于唐王“李”与老子“李”是否一脉相承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利用老子的身份和道教来制造皇权神授的舆论,证明自己取得天下的“合法化” 。
唐王朝刚建立,李渊就在老子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宇 。后来的唐高宗还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创建了祠堂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为基层官员,巴不得找机会向朝廷讨好呢!所以就有了知县高同要创建、后来的郑燧要续建以及观主们要完善白鹤观的举动,并立巨碑为大唐皇帝歌功颂德 。
碑文没有提及唐玄宗李隆基,正好说明碑文撰刻时李隆基尚未登基 。这也就是说,在李隆基还没有称帝时,知县郑燧就离开了长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