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春


立春是什么意思(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制定出来的,按照时间的顺序指导生产生活的这样一套系统,但它最早其实是来自于先民们对于气候和季节变化的感知 。先民们观察日出日落寒暑交替,逐渐的才有了时间的观念 。天气炎热的时候和天气寒冷的时候,当然对应着夏天和冬天,然后在夏天和冬天之间逐渐地又加入了春和秋,作为过渡 。这是人们最早对于时间的观念的形成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一个季节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开始的标志 。立春以及立冬立夏立秋这些节气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立春的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的解释就是“建始也”,开始的意思 。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现在人们一般也把立春视作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1个节气,而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其实是把冬至当做节气的开始的 。立春的时间是每年阳历的2月4号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315度的时候就是立春了 。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春

文章插图
一、立春的三候
立春作为一个节气,首先它是一种对于自然气候的记录,古人在二十四节气之外,实际上还有七十二候的说法,也就是把每一个节气的这15天再等分为三份,用三种常见的自然或人文现象,去进一步详细地描述这个节气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三候 。每个节气都有它的三候,立春的三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古人用这三种自然现象和动物的反应来描绘立春节气的景象 。
一候东风解冻,二十四节气主要是适用于我国古代黄河中下游的气候情况,在这片区域冬季主要是盛行北风的 。那么进入春季之后,古人敏锐地感受到了风向以及气温的变化 。随着风向的变化,气温开始逐渐回暖,这是春季开始的信号 。
东风解冻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春】二候蛰虫始振和三候鱼陟负冰,都是随着气温的升高动物们各自的反应 。冬眠于泥土当中的昆虫,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开始有所活动,但此时的温度,又还不足以让它们从地底钻出来,所以叫作始振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河面的冰开始融化,河中的鱼开始浮上水面 。因为水中还有很多碎冰,古人看到就好像鱼在驮着冰块游动一样,所以叫作负冰 。总之,这些自然现象都表明,春天真的已经很近了 。
二、立春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状况,但是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对我国古代各个地域的人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各地的气候有所不同,那么对于立春这个节点的庆祝方式,也就产生了很多地方性的变化,从而有了各自不同的立春的习俗 。在这里,咱们就选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几个,跟大家聊一聊 。
首先最常见的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立春的习俗,应当算是打春牛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牛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特别重要的一种家畜 。立春之后很快就要进入春播,也就到了需要耕牛出力的时候,打春牛也是为了让耕牛振奋精神、打掉惰性的一种仪式,同时也包含着先民们对丰收的祈祷 。
打春牛的习俗传承至今
打春牛的习俗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西周时期 。据《周礼》记载,每年立春时节,周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等前往东郊举行迎春仪式 。在仪式上的供桌上,要摆放一头塑好的土牛,然后由主持祭祀的官员执鞭抽打土牛,这便是最早的打春牛的仪式 。打春牛的仪式从西周开始,在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官方迎春仪式中都有出现,并且也逐渐地扩散到民间,形式也变得更为热闹和灵活 。比如被鞭打的春牛,就从最早的土牛变成了后来的纸牛,即用木条编织框架再贴上彩纸做成 。春牛的形制也被人们附丽了更多美好的愿望,比如牛的四肢代表一年四季,牛的尾巴要有一尺二寸,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牛的肚子里要塞满五谷,这样人们鞭打春牛的时候,五谷就会流淌出来,预示着五谷丰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