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哪些别致有趣的酒令花样( 二 )


梅与眉谐音 , 凤姐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讨吉利的口彩 , 也算作是击鼓传梅的雅称 。写到击鼓时:
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 , 或紧或慢 , 或如残漏之滴 , 或如迸豆之疾 , 或如惊马之乱驰 , 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 。其鼓声慢 , 传梅亦慢 , 鼓声疾 , 传梅亦疾 。恰恰至贾母手中 , 鼓声忽住 。
如此绘声绘色的描述 , 使人如临其境 , 击鼓传花之法大势已见 。
在古时的大户人家里 , 还专门设有击鼓之人 , 一般是用盲艺人和仆人 , 击鼓时藏于门外或者屏风背后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到的击鼓传桂行令 , 就是"命一媳妇(仆人)在屏后击鼓" 。若击鼓之人就在席前 , 则要用布条把眼蒙住 。总之 , 击鼓的人不能看见花枝的传送情况 , 鼓声的快慢、何时停止都是由击鼓人随意掌控 。
击鼓传花酒令的特点是场面大、声响大 , 比较适合人多的场合 。由于随机性强 , 无法预知住鼓的时间 , 人人都急于将手中花传递给他人 , 故让人惊心动魄 。鼓声连响 , 花枝频传 , 语笑喧哗 , 杯盏交错 , 这场面是何等壮观有趣 。
另有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助兴游戏 , 唤作流觞 。人们在岸边依次席地而坐 , 在水上游放置一只酒杯 , 任其飘流曲转而下 , 酒杯停在谁的面前 , 谁就要饮酒作诗 。
三、射覆
射者 , 猜度也;覆者 , 遮盖隐藏也 。射覆 , 就是在瓯、盆、碗等器具下覆盖隐藏某一个物件 , 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早在汉代时期 , 皇宫中就已然开始流行射覆游戏 。射覆可谓最早的酒令游戏 。一人为覆者 , 另一人为射者 , 两人就可以行酒令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贾宝玉等过生日 , 宴席上玩酒令游戏 , 平儿拈了个"射覆" , 薛宝钗说:"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 。射覆从古有的 , 如今失了传 , 这是后人纂的 , 比一切的令都难 。"射覆是最早的酒令游戏 , 故说它是"酒令的祖宗"是恰切的 。射覆所藏之物多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 , 如扇子、手绢、笔墨等 。后来 , 在这种玩法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 , 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 , 令人猜度 , 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 , 都要罚酒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描写的射覆酒令就是这种形式 , 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和典故隐寓某一事物 , 射者猜度时则用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和典故等揭谜底 。譬如 , 薛宝钗和贾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 , 贾探春便覆了个"人"字 , 薛宝钗说"人"字太泛 , 贾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 , 两覆一射 。薛宝钗见席上有鸡 , 便射着贾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 , 即覆的"鸡"字 , 因而射了一个"埘"字 。贾探春一听 , 知他射着 , 用了"鸡栖于埘"的典 , 二人对视一笑 , 相互会意 , 各饮了一杯酒 。
四、摇抽令签
摇抽令签也是古代颇为流行的一种酒令花样 。大概是用兽骨、象牙 , 或者是竹片、木头凳专门制作的一种行令用的签子 , 叫作令签 , 并配有专门的签筒 , 行令时在座宾客依次轮流摇抽一支令签 , 按签上所写的饮酒方式、方法、人数、杯数、令词要求等 , 组织说令行酒 。在古代 , 令签多是当时多才多艺之人制作 , 多有设计精巧别致、耐人寻味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