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摆脱抑郁心理 摆脱抑郁情绪的方法( 二 )


相较而言 , 另一种适应型儿童 , 则在情感表达上 , 比较容易压抑自我感受 , 尤其不善于表达愤怒的情感感受 。不论人们年纪多大 , 只要有相似的刺激物出现 , 都有可能激发我们进入儿童状态 , 在感受和行为上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 。
压抑情绪的适应型儿童
2.父母状态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下的人 , 则是在复刻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行为表现 。比如 , 成年人在生活中 , 有时候会表现得像一个老父亲/老母亲一样 , 总想着要教育、批评和控制他人 。处于父母状态时的想法 , 来源于我们自小从父母那儿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 , 不自觉地以他们的评判标准来判断生活中的是非对错 。所以说原生家庭中 , 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往后的人生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 不断地左右其行为 。
严厉指责孩子的父母状态
3.成年状态
说到这儿 , 大家发现了吗?不成熟的儿童状态、过激的父母状态 , 都是基于过去的童年经验 。简而言之 , 都是活在了过去 , 而没有活在当下的状态 。
而成年自我状态 , 是一种告别过去 , 选择活在当下的理智状态 。只有处在这个状态下 , 我们才不再被童年的情绪感受所困惑 , 也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 , 我们的行为方式是不再是情绪化的 , 而是相当理性的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基于现实状况进行正常的学习、思考与成长 。
当然 , 要完全告别过去 , 长期的活在理性的当下 , 不是那么容易的 , 还需要对过去的童年经历有一个深度的剖析和理解 , 先与过去达成谅解与和解 , 在真正释怀后 , 才能更好的迎来新生 。
学习成长的成年状态
二、四种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在童年时期 , 我们每个人都在尝试回答两个问题 , 一个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 , 我好吗?”另一个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 , 他们好吗?”我们用一个坐标轴来定位 , 就区分出了4种人生坐标区间:
4人生坐标区间
你正处在哪个人生坐标区间呢?
其中 , 但凡是在自我心理认为“我不好”的人 , 长期处于低价值的自我评价 , 就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 最严重的行为就是在失去所有活着的意义感后选择结束自己没有价值的人生 。
而这种认为“你不好”的人 , 长期处于对他人的指责甚至厌恶 , 就很容易产生愤怒、暴躁的情绪 , 容易对身边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 最严重的行为则是谋杀他人 , 还好 , 这只是少数人的极端行为而已 。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场场游戏的话 , 不同的人生坐标区间 , 对应着不同的游戏规则 。
1.“我不好 , 你好”的游戏
书中的蛤蟆先生很快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人生坐标区间是“我不好 , 你好” 。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獾先生 , 经常一起玩与之定位相对应的心理游戏 , 心理认为“我不好 , 你好”的蛤蟆先生 , 常玩“可怜弱小的我”、“我真不幸”的游戏 , 有意无意的做一些错事 , 使自己处于受批评、指责的弱势地位 , 随后又抱怨自己受到的不公和委屈 。
受到指责批评后感到委屈的小男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