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OLED与Micro-LED两大主线 维信诺计划拓展笔电、车载等中大尺寸应用

“OLED在中尺寸和大尺寸市场还有空间 , 现在有很多机构对OLED产业展开预测 , 但产业人士是可以突破各种预测的 。 ”
近日 , 维信诺发布了未来五年战略目标 , 公司董事长张德强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 。 根据维信诺的规划 , 未来五年内 , 将聚焦OLED 和Micro-LED新兴显示业务 , 实现产品能力覆盖从微小到超大的全尺寸应用领域 , OLED面板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 。
目前 , 维信诺OLED业务已经具备165Hz刷新率、屏下摄像、200万次可靠折叠等技术储备;在被视作下一代显示技术的Micro-LED上 , 公司正从LED芯片、巨量转移技术以及驱动芯片三个方面协同产业链进行突破 。
张德强告诉采访人员 , 在应用端 , 公司将在巩固小尺寸优势的基础上向中大尺寸领域拓展 , 平板、笔电、车载等均是下一阶段的目标市场 。
聚焦OLED与Micro-LED
张德强用“2345”来概括维信诺当前发展框架 , 分别是指OLED和Micro-LED两个产业主线;光学及材料、半导体器件和系统集成三大核心技术;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创新基地;智能终端、车载交互、智慧家居、工控医疗、创新商用五大应用领域 。
从维信诺OLED业务现状来看 , 公司已经可以为客户提供屏下摄像解决方案、165Hz高刷新率屏幕等产品 , 此外 , 公司还能够提供打孔屏、折叠屏等方案 。 针对低功耗需求 , 维信诺在研发主流的LTPO之外 , 还同步开发了低频LTPS驱动解决方案 , 可以实现30Hz低频显示 。
张德强表示 , 未来五年 , 维信诺将稳固提高OLED量产线经营效率 , 与产业链联合探究创新方案 , 全面提升客户综合服务体验 , 夯实公司在OLED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基础 。
在技术规划上 , 维信诺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正向研究 , 从底层技术突破来满足客户 。 例如在终端追求的全面屏方面 , 维信诺业内最早开发并量产的屏下摄像解决方案成为全面屏终极解决方案 , 其中透明屏区域“一驱多”阵列设计成为最关键的底层专利技术 , 是现有工艺条件下突破量产的必由之路 。
采访中 , 张德强还透露了维信诺OLED业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做到成本控制 , 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 。 “当前市场可接受的OLED价格还是比LCD贵 , 但从理论上讲 , OLED制造过程用料少 , 只要良率、稼动率一样 , 就会更具价格优势 , 而且性能更好 。 ”至于实现该目标的时间表 , 张德强认为 , 这取决于公司OLED的产能和订单情况 。
关于Micro-LED , 维信诺Micro-LED业务子公司成都辰显光电公司总经理黄秀颀介绍说 , 目前 , 辰显光电已组建了Micro-LED业务团队并搭建了相应生产线 , 业务重心在于突破Micro-LED关键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品竞争力 。 具体而言 , 目前Micro-LED有三个方面的难点 , 一是高质量LED芯片 , 二是巨量转移技术 , 三是驱动技术 。
“这三件事情是Micro-LED业界都在做的 , 从辰显光电来看 , LED芯片由合作伙伴提供 , 面板厂要做的无非是把巨量转移、驱动架构做好 。 ”据黄秀颀介绍 , 过去显示技术多使用的是模拟驱动架构 , 而Micro-LED要转为数字驱动架构 , 这对企业而言都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
维信诺2017年开始Micro-LED前期研究 , 2020年成立辰显光电 , 现已建成中国大陆首条从驱动背板、巨量转移到模组全覆盖的Micro-LED中试线 , 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全制程Micro-LED中试线 。 黄秀颀告诉采访人员 , 公司Micro-LED样品已经在可穿戴及TV产品中试验应用 。
面板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也十分关键 , 韩系厂商原本在OLED制造中使用软硬结合线路板 , 但这种方式成本非常高 , 中国厂商主要采用多层板技术路线 , 可使成本降低一半 。 在此基础上 , 维信诺则向供应商弘信电子提出能否使用双层线路板的设想 , 基于此 , 双方成功开发出了适配OLED的双面板 , 成本一下子降低超80% 。 “中国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非常强大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未来OLED的机会肯定在中国 。 ”弘信电子董事长李强说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