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气 什么是节气和中气( 四 )


立夏:夏季的开始 。

风水中的气 什么是节气和中气

文章插图

顾名思义 , 立夏是指夏季开始 。但是 , 各地冷暖不同 , 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 , 立夏前后 , 南方地区南部刚跨进夏季;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 , 还处在“门外无人问落花 , 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 可谓夏日炎炎了 。《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 。但就南方而言 , 即使在初雷最晚的华南西北部 , 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 , "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
立夏以后 , 正是华南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 , 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 ,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 , 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 。据气候资料统计 , 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 , 华南东部在4月中、下旬 , 中部在5月中、下旬 , 西部在5月下旬 。5月雨量华南东南部为100至200 毫米 ,  西北部为75至100米 。华南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 , 雨量偏少 , 往往有夏旱露头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 , 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 。原来 , 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 , 籽粒开始饱满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 , 干断思坎";"小满不满 , 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 , 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 , 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 , 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 , "秧奔小满谷奔秋" , 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 , 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 , 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 , 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 。华南中部和西部 , 常有冬干春旱 , 大雨来临又较迟 , 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 , 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 。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 , 平均仅40毫米左右 , 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 , 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 。俗话说:"蓄水如蓄粮" , "保水如保粮" 。为了抗御干旱 , 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 , 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 。但是 , 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 , 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 。西北高原山地区 , 这时多已进入雨季 , 作物生长旺盛 , 欣欣向荣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 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时至芒种 , 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 , 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 。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 , 秧苗嫩绿 , 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 , 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 , 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
到了芒种时节 , 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 , 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 , 因气温提高 , 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 , 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 , 产量必然不高 。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 , 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 , 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 , 不利于薯块膨大 , 产量亦将明显降低 。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