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的是谁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 。
因为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而且,端午节很多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 。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 , 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 , 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 , 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

文章插图
粽子的起源
粽子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按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所说,粽子之义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时之象也,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 。这就是史籍上端午较早的记载 。后来则传说是为纪念屈原才食粽子 。
据《续齐谐记》所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 。曲依其言 。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丝花,遗风也 。
端午节纪念谁端午节纪念的是楚国诗人屈原,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但是说法最多的是纪念屈原,据说当年屈原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后来人们便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端午节 , 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传统节日当中 , 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 。这些习俗的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

文章插图
端午节纪念谁端午节纪念的三大人物
1、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 , 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 心如刀割 , 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 ,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
2、纪念伍子胥
在浙江一带流传很广,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 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辅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纪念孝女曹娥
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 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 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从字面上理解,端午从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所以每年的端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
从深层次上讲,端午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随后,便一直延续下来 , 发展成为现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亲朋好友都会以互助安康、吃粽子、赛龙舟的形式来展现 。
民间习俗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 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 , 传到国外后 , 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 , 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艾含艾油最多 , 所以功效最好 , 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
3、端午食粽
【端午节是纪念哪一个人的,端午节纪念的是谁】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 , 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 , 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
5、草药水(沐兰汤)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6、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端午节是纪念哪位名人的节日端午节是纪念哪位名人端午节是纪念哪个历史人物的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除了纪念屈原之外 , 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秋瑾、介子推等 。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 , 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
认为源于纪念屈原
民间普遍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 , 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 。″由此可见民间传说也是有一些历史根据的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 ,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 说是让鱼鳖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伤害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看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怪 , 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散失,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了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 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 , 这种习俗传播至华夏各地,使这一民俗文化由各族人民共享,屈原之名尽人皆知 。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江浙人大都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化妆逃亡 , 奔向吴国,受到吴王阖庐信用,成为吴国重要朝臣和大将 。后来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就掘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在伍子胥、孙武训练、指挥下士气高昂,百战百胜 。吴国与越国交战 , 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 吴王夫差许之 。伍子胥高瞻远瞩,建议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大宰辅伯_接受越国贿赂 , 经常在夫差耳边谗言陷害伍子胥 。在伯_的蛊惑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本为忠良,忧国忧民,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京城的东门上方,让我看到越国军队是怎样入城灭吴的” , 以提醒国人对越国的警惕 。伍子胥自刎死后,夫差听到他的遗言不仅不警醒,反而大怒 , 命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袋子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江浙人相传,端午节在江里划龙船、赛龙舟等活动是纪念伍子胥的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还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死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 昼夜沿江号哭寻找 。寻找了十七天未果,在五月五日,曹娥投入江中寻父 。五日后 , 曹娥虽死,但仍抱着父尸浮出水面 。乡民传为神奇,称赞她是孝女 。继而曹娥事迹传至县官耳中 。县令度尚为曹娥立了碑,并令自己的外甥、才子邯郸淳作诔辞加以颂扬 。
端午节为了纪念秋瑾
端午节为了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 , 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 , 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

文章插图
- 龟纹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避免产生龟纹现象
- cpa考数学吗?,cpa考试数学内容是什么
- 五香料都是什么料,五香料都有什么
- 乌拉盖草原在哪里,乌拉盖是东营地还是夏营地
- 设备工装指的是什么,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装备工装指的是什么
- 京东组合支付是啥意思,京东组合付款怎么单独退一部分
- 什么颜色混合是黑色,什么颜色加什么颜色等于黑色超轻粘土
- 7月水果有哪些应季,每个月份应季的水果是哪些水果
- 黄皮果是什么水果,黄皮果是什么
- 黄明胶是什么做的,药里面的明胶是什么做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