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至今有多少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 ,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 , 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

端午节至今有多少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文章插图
端午节怎么来的至今有多少年历史端午节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 , 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 , 夫差许之 。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 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
”随后便拔剑自刎 。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 , 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 , 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 。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 , 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
端午节的第四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 。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 , 且喜欢骑马、击剑 , 有当代花木兰、秦良玉的美誉 。
28岁时参加革命 , 影响极大,预谋革命起义,不幸在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坚贞不屈 , 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
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 , 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 , 复哀其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 , 也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 。
简介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午节至今有多少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文章插图
端午节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赛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 。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 , 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
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
端午节至今有多少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文章插图
端午节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 , 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 , 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 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 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 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 , 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 , 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 , 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端午节至今有多少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文章插图
【端午节至今有多少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