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付遭央行处罚6万元的背后


近日 , 央行陆续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海科融通、随行付、和融通、商银信等下发处罚决定 。处罚金额低至6万元 , 高至超过4000万元 。
其中 , 随行付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备付金管理相关规定 , 被罚款6万元 。
随行付CMO孙慧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随行付此次违规是由于涉及同业合作事宜 , 并不是恶性的挪用备付金或二清行为 。已经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接受了央行的后续观察 。

随行付遭央行处罚6万元的背后

文章插图
处罚6万
孙慧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透露 , 此次处罚是对去年年底以来阶段性检查的结果通报 , 不是新近发现的问题 。去年11月到今年2月 , 人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了一轮地毯式排查 , 排查内容一方面是常规检查 , 另一方面则是主要针对二清乱象 。
据孙慧透露 , 随行付已及时完成了整改并通过了央行的后续观察 , “央行对随行付业务的真实性和风控能力一直较为认可 , 此次处罚对我们业务进一步合规发展也是一种鞭策 。”
“以互联网支付为例 , 一些获牌的支付机构受时间、系统、议价能力、效率等原因无法直接接入所有银行 , 往往会采取与同业合作的方式 。这样的合作很常见 , 却与相关《管理办法》不吻合;再比如现在比较火的二维码支付 , 也与部分获牌支付公司进行合作 , 同样存在违规的争议 。”孙慧表示 。
不过孙慧认为 , 现行《管理办法》颁布于2010年 , 已经显露出一定滞后性 , 随着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技术普及 , 新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涌现 , 相关监管办法也存在与时俱进的空间 。
这并非随行付近年来首次受罚 。2014年 , 因预授权违规而导致震动行业的整肃中 , 央行停止了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年期限内全国范围接入新商户的资质 , 其中即包括随行付 。同年9月 , 随行付应央行要求退出吉林、辽宁(含大连)、浙江(含宁波)、福建、黑龙江等5个省的业务收单市场 。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 , 从业机构多且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 导致绝大多数中小支付企业徘徊在生死线上 , 既便大的支付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 这是行业乱象频发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行业环境下 , 治本之策是进一步平衡市场利益分配机制 , 同时加速推动行业的并购整合 , 使得行业商业模式本身可盈利、可持续 , 届时才可谈行业乱象的大幅降低 。
收单仍具市场潜力?
官方信息显示 , 随行付目前拥有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 。业务侧重为小微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融资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
该公司业务在2015年第三方支付收单市场排名六到七位 。截至2016年6月底 , 拥有约100万户商户 , 月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 上半年收单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 。
孙慧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随行付一直专注于收单市场 , 未来一两年内也仍会以收单市场为业务重心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目前线下收单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相比 , 仍非“高大上“的业务范畴 , 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同质化均成为困扰行业的主要问题 。而9月份的借贷分离政策出台 , 本已微薄的收单利润将进一步稀释 , 甚至一些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开始放弃这一市场 。在此环境下 , 单一收单模式是否能支撑随行付的发展目标也成为疑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