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过桥不见桥”又在哪里呢?解放前 , 南关桥的桥面不宽 , 而且两边均修得有比较规整的房舍 。因这里是毕节的交通要道 , 又是商贾云集之重地 。南关桥上游的店铺是一家大餐馆 , 下游是两个金果铺 。几个店铺的生意都非常火爆 。因为这些店铺的房子修得整齐 , 根本看不到桥和流水 。人们从桥上走过如履平地 , 这就是过桥不见桥之缘由 。
至于“十二个狮子顺墙跑”的地址 , 也许很多人不清楚 , 但说起毕节县城县政府则是路人皆知 。
县政府的正对门有堵砖石结构的挡墙 , 长有丈余 , 高约8尺之多 , 据说是清朝年间官府设立的铭文纪念墙 , 因多年的风雨驳蚀其铭文已看不清晰了 , 但墙脚是用上等料石打造的一组浮雕 , 十二个诩诩如生的石狮子展开四蹄 , 呈竭力奔跑的姿态 。所以 , 人们称它为“十二个狮子顺墙跑” , 在2000年扩建公路时被拆除了 。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毕节人 , 在学生时代就梦想着有朝一日把自己家乡的陈年旧事写成文章让市民们一睹为快 。曾在写《毕节酸菜的故事》(发表于毕节日报2007年9月4日第8版)时 , 感受到缺乏街道名称的烦恼 。
清朝咸丰年间 , 甘秀才在毕节城卖酸菜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但是 , 他卖酸菜的地点却众说纷纭 , 有的说在砂石碑坊 , 有的说在永兴桥 , 还有人说在司法路 。“司法路”是解放后才取的街名 , 与咸丰年间取的街名简值是马牛不相及 。
偶然间想起了自家的家谱 , 上面有许多毕节城的老街道地名 。翻开《弘农郡杨氏族谱》 , 谱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八世祖 , 杨公汝香生于毕节城鼓楼街……”
为了考正鼓楼街的位置 , 笔者又走访了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 证实现在的司法路亦是咸丰年间的鼓楼街 。
为了使用方便 , 笔者索性将家谱中的街道名称通通整理出来 。令人欣慰的是 , 这些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街道名称竟有几十个之多 。其中鲜为人知的如木瓜寨、堰塘坎、便河街、水沟坎、游府门(又名:游击衙门) , 三步两洞桥” , 等等 。
值得一提的是毕节古城街道名称有的已经有400多年历史 , 现在仍然继续使用 , 比如水井坡、双井寺、桂花桥、李芃伍、砂锅塘、杨家塘、娃娃塘等 。
毕节古城有些街道的名称是顺着民间人民生活环境变化而命名的 , 如“轿子街”——现在松山路二小对面那一段 。因当地居住的大部份是贫困居民 , 多数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 为了养家活口 , 他们只得去帮人抬轿子 , 逐渐形成一条职业街道 。
类似轿子街的街名在毕节城比比皆是 , 如箱子街、铁匠街、猪市街 。这些街道名称虽然没有多大的文学内涵 , 但来自民间 , 喊着响亮 , 还能帮助外地人了解本地的职业概况 。
毕节街道名称其传统意识比较浓厚 , 如“新街上” , 这个叫了几十年的老地名 , 毕节人没一个不知晓 。
这条街始建于民国初年 , 那时属龙姓家族的一块大土地 , 古老的毕节城毕竟就“巴掌”那么大 ,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壮大 , 城中旮旮旯旯都住满了 , 人们只得往城外搬迁 。
从大东门城墙脚开始建造房屋 , 没几年就成了一条耀眼的街道 。这是从古老的毕节城拓展而出的街道 , 所以人们给它取名“新街” 。解放后 , 在重新整理街道名称时 , 大部分古街道名称被更改了 , 新街上也不例外 , 被改为“环城路” 。
- 风水有什么说法 风水的说法
- 曾国藩故居风水解说 曾国藩住宅风水
- 风水大师文俊钦 风水丁希贤
- 消防水池一直在排水 风水池进排水如何布局
- 北漂的女人 北漂女人的风水
- 所有最好天星风水书 关于星象看风水的书
- 腰椎突出与祖坟风水 坟在半山腰的风水
- 骂骂咧咧的女人对风水的影响 傻呼呼的女人
- 米莱狄的克星 风水天雷的克星
- 狗画禁忌 墙上贴了张狗头画不利风水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