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桑坡村 河南桑坡村都有什么( 三 )


这些人中,曷思麦里祖孙四代都曾在怀孟为官,一个家族长期在一个地方为官,就会出现了“官迹所至,因民寓家”现象,这些回回人的家族和他的部下也多为回回人,也就逐渐在怀孟一带定居下来 。
明灭元之后,朱元璋虽然也颁布了“禁止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限制回族内部通婚,采取强迫同化”等政策,但朱元璋“御制至圣百字赞”以及明皇室关于修建清真寺和保护清真寺宗教职业人员的谕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回回人的宗教生活 。这样在伊斯兰教义的影响下,以回回人为主体,融合了国内汉、维、蒙等多种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回族 。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回族人开始逐步内附,分散到全国各地定居 。但因不同的民族信仰“同类则相遇亲厚,视若亲厚,视若至亲 。” “自守其俗,终不肯变 。”形成了以清真寺为核心的共同文化,也形成了一个个固定的回族聚集点,自成村落 。
桑坡村最终也应是这样形成的,《桑坡志》也有同样的记载:“至明朝万历年间桑坡已小具规模,清朝初年桑坡已成为一个大村庄了” 。桑坡村二十四姓之中哪几支是元代回回人的后代留下来的原居民,哪几支是明代之后从其它地方迁徙于此定居居下来的,还有待更详实的史料来进一步考证 。
总之,桑坡村的回民主要来自元朝建立以后留居在孟州的回回人的后代和明清之际从各地迁移而来的回族 。
明代之前,孟州的姓氏见诸史料的就有一百个以上,如韩、王、张、李、苏、梁、宁、桑等等,他们的后代之中肯定有世守桑梓的,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眷恋故土,即使是元未明初的惨烈战争,也不可能使这些孟州姓氏的后代全部背井离乡,远走它方 。但现在保存记载来的绝大多数明清家谱却记载他们都来自山西洪洞,这里就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有学者把它称之为“祖先同乡移居传说”现象 。
祖先来源各不相同的姓氏却流传着“祖先同乡移居传说”这一现象,在中华文化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是一个传统,不可忽视 。如中国的姓氏几乎都来源于姬姓和姜姓;再比如,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这一现象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它不仅为超越、融合不同的世系与民族提供了绝好的借口,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包装隐藏其本来身份的最理想形式,这一形式最终成为了中华多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牢不可破的粘合剂 。
作者简介
梁永照:孟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干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理事,孟州市韩愈研究会顾问,孟州市历史文化爱好者 。
监制:王秋生 总编:蔺鸿波
统筹:杨焱辉 主编:汤晓冬
责编: 李 悦
【河南桑坡村 河南桑坡村都有什么】孟州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