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桑坡村 河南桑坡村都有什么



孟州市南庄镇桑坡村西距孟州市区7公里,是孟州市最大的回族聚集地 。

河南桑坡村 河南桑坡村都有什么

文章插图
桑坡村应为孟州市最古老村名之一,村名桑家坡确因姓氏而来 。明《怀庆府志》记载,村名来自五代时期后晋(936年—947年)宰相桑维汉葬在村北清风岭阳坡上,因北高南低,自然成坡,故取村名桑家坡,简称桑坡,所以说桑坡之名由来以久 。明正德《怀庆府志·孟县村庄》称立义乡桑家坡村;清称立义乡立信里桑家坡;民国改属二区,分称东、西桑坡镇;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属二区;建国初期,属二区,1953年改为桑坡乡;1958年属南庄公社,建立桑坡大队;1983年社改乡,后乡改镇,称桑坡村委会 。
桑坡村坐落在清风岭下,桑坡是清风岭的一段 。
清风岭,也有写作青峰岭的,其实就是一道不高的土丘岭,原经市区十字、马桥、庙底、南庄村中心街而过的新孟路就是建在清风岭脊之上 。
清风岭可能是黄河冲积平原的顶部,蜿蜒曲折,宽约3-4公里,发端于孟州市的大、小宋庄,在老城区北门外称笔架山,经梧桐村过上段渠村,绕过缑村,经梁村称梁村冈,其上有司马家族墓地,四司马墓志就出土于此,还有清礼部侍郎薛所蕴墓,经桑坡村,称桑家坡,经沇河村,有司马懿的兄弟司马馗家族墓地,经温县,在武陟境内没于黄河,长约50公里 。几十年间,地貌变化,清风岭已几乎变为平地,更别说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变化万千 。
桑坡村应为唐时已有的村名,回族的族源虽也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这就是说桑坡村明代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的回族民众的聚集地,那么桑坡的回民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此居住的呢?

1991年出版的《孟县志》记载:“(孟县)回族大多聚居于南庄乡的桑坡村,系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定居的后代 。另在城内西街也有少量回民居住 。”现桑坡村的三大姓丁、白、张氏的家谱也有同样的记载 。如《礼拜堂丁氏谱所》内《丁君文生创建丁氏祠堂礼拜堂功德碑序》记载:“丁氏世奉伊斯兰教 。自始祖讳贵由山西平阳洪洞迁河北孟县桑坡 。”
河南桑坡村 河南桑坡村都有什么

文章插图
明正统六年(1441),桑坡村的马姓人家逃荒到沈丘县槐店,《马氏宗谱》记载:他们原是西北枣林庄回民,明洪武、永乐年间不断地被官府集中到洪洞县南门外广济寺内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大槐树下,发“凭照川资”,被迁往豫北怀庆府孟州诸地,因其源自“大槐树下移民”,又围清真寺而居,故把此地称做“槐坊” 。槐坊《马氏宗谱》还对迁徙地进行进一步说明:“吾宗马氏世居山西洪洞县,三迁以至项城之南顿”、“初居南顿石桥口,河北怀庆府孟县桑家坡人” 。说明,桑坡马氏也来自山西洪洞 。
长久以来,孟州的许多姓氏,不仅回民,大多汉民的后代都说山西洪洞县是自己的老家 。我曾查阅过孟州许多姓氏的家谱,除了西武章村小韩庄的《韩文公家谱》记载小韩庄韩姓为孟州原居民外,其它姓氏家谱记载几乎都是他们的祖先是明初从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下迁来孟州,或先是迁居别处,后又迁入孟州 。其代表特征都是:他们把上厕所说是“解手”,他们的脚小指都分两瓣 。
根据《明史》、《明实录》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从山西移民移民达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约90万人 。移民主要出自山西的泽州、潞州、沁州、汾州和平阳府,主要迁往山东、河北、河南等多个省的约220多个县 。从这个史料来看,移民区域之中并没有洪洞县,仅有洪洞县的上级平阳府 。即使是山西洪洞《大槐树志》也是同样记载:“大槐树在广济寺之左侧,明代洪洞洪武至永乐年间,曾七次在此地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有丁无田’、‘丁多田少’之户徙居彰德、卫辉、怀庆、大明、广平、张家口以及凤阳一带部分地区 。”也没有提到称民出自洪洞县大槐树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