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指的哪六根六尘、六识指的又是什么【六根六尘六识是什么,六根六尘六识是什么意思】六根指的哪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 , 能生枝干 , 识依根而生 , 有六根则能生六识 , 亦复如是 。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杂,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
【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 。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
﹝出涅槃经﹞
尘,即染污之义 。谓能染污情识 , 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 , 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 。
[一、色尘],谓青黄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尘 。
[二、声尘],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声等,是名声尘 。
[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
[四、味尘] , 谓种种饮食肴膳美味等 , 是名味尘 。
[五、触尘] , 触,即着也 。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及纱衣上服等,是名触尘 。
[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 , 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 。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这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 。因为是八识中之前六识,故常被称为“前六识”?
﹝出法界次第﹞
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 。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
[一、眼识],谓眼根若对色尘 , 即生眼识 。眼识生时,但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
[二、耳识] , 谓耳根若对声尘 , 即生耳识 。耳识生时,但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
[三、鼻识],谓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 。鼻识生时 , 但能嗅香,而未起分别也 。
[四、舌识],谓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 。舌识生时,但能尝味 , 而未起分别也 。
[五、身识],谓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 。身识生时 , 但能觉触,而未起分别也 。
[六、意识],谓意根若对法尘 , 即生意识 。意识生时,即能于五尘之境,分别善恶好丑也 。

文章插图
六根六尘六识是什么意思七大是什么1、六根是指六种感觉器官 , 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
2、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
3、六识,(名数)眼识,耳识 , 鼻识,舌识,身识 , 意识也,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唯识学派则加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称为八识 。

文章插图
什么是六根指的是什么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末那——六根 。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
视、听、嗅、味、触、意——六识 。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 , 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 , 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 , 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 。
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在五蕴中 , 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
十八界,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 。人的一身即具此十八界 。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
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 , 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释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 , 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 。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 , 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 , 色指形体 。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 。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 , 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
(5)六入:即“六根” 。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 , 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 。根、尘和合而成触 。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 。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 , 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 。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杭赐? ,追取 。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 , 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
(10)有:即业 。即有因有果 , 由前际因(爱?。?,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 , 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 。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 。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 。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 。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

文章插图
六根六尘六识是什么意思七大是什么“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有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六根能生六识 。“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所缘的外境,因能染污人们的心灵,所以叫六尘 。“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
佛家认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瞋,贪与瞋 , 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瞋、痴”的三毒交加 。人为善作恶,都是六根的作用 。据《法华经及涅槃经》记载,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 , 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 。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 , 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