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视频

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文章插图
1、《凉州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张籍的组诗作品 。籍这三首诗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
2、凉州词三首
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其二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
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 , 白草黄榆六十秋 。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
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文章插图
凉州词三首的作品原文凉州词(王之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王翰)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薛逢)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
黄河九曲今归汉 , 塞外纵横战血流 。
凉州词(张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文章插图
凉州词三首其一翻译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唐代·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写景 ,谴责边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
创作背景 赏析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 。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 。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 。“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 。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 。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 , 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 。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 。“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 , 到诗人公元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 。国土失陷如此之久 , 边民灾难如此之深 , 为什么没有收复?原因在哪里?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 。“皆承主恩泽”,说明了边将肩负著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 。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政内虚、边力不足 。后一句直指原因:守边的将领无人提起收复凉州 。边将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不去尽职守边、收复失地,可见其饱食终日、腐败无能 。这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有力地谴责了边将忘恩负义 , 长期失职,实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叹 。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 , 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 , 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 , 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张籍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 ,  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 。——唐代·魏承班《木兰花·小芙蓉》
木兰花·小芙蓉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 , 掩金铺 , 
倚屏拖袖愁如醉 。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
一双笑靥嚬香蕊 。写景 ,美人相思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 , 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宋代·吴文英《鹧鸪天·化度寺作》
鹧鸪天·化度寺作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 , 明月生凉宝扇闲 。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秋天  ,  写景 , 抒情思归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宋代·秦观《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 , 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写景,伤春 , 抒情孤寂
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文章插图
凉州词白居易原文一、凉州词有王之涣版、王翰版、孟浩然版,没有白居易版 。
二、原文:
1、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凉州词
(唐)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
三、译文:
1、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代根本没有杨柳可折?。≡从衩殴匾淮悍缡谴挡坏降陌 。?
2、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 , 当将士们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突然不停地响起,在催促他们快点上前作战 。将军说到:“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 , 因为从古到今,前往战场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3、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可以做成琵琶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 。遥远的胡地三万里 , 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身处异地即便是欢乐也让人觉得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用再吹 。坐在边塞看着今晚的月亮 , 心里想的是杀光边关的敌人 。
四、赏析: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 , 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 , 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
2、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 , 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 , 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 , 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
3、这首诗表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 。诗的首句写极目远眺之景,描绘出黄河的蜿蜒雄壮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意境萧杀悲 怆 。先写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人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是《折杨柳》的曲调 , 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玉门关内或许春风和煦,关外却是杨柳不青 , 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 寄情也不能,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一个“怨”字 , 用词精妙,语调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诗写出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 苍凉,没有衰萎颓唐的情调,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才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
1、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 字季凌 , 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 , 常击剑悲歌 ,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
2、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 , 官秘书正字,后贬仙州别驾,又贬道州司马 , 卒于任 。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 。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全唐诗》留其诗一卷十三首,其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人传诵 。
3、孟浩然(689-740) , 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 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 , 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文章插图
【凉州词三首全文,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朗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