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一、宁古塔的含义及介绍:
公元1658年(即顺治十五年)6月14日 , 清廷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至宁古塔 , 其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清代被称为“宁古塔”的所在地,是著名的流放地,被遣戍宁古塔的流人能生还的极少,大部分都客死该地,宁古塔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
二、披甲人的含义及介绍:
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 , 地位低于一般军人,高于奴隶,满清时,多有朝廷大员犯重罪而被发配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披甲人是指八旗兵里的降兵,后来引申为军人 。清朝将犯人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学习的是明朝的制度,一般官民犯罪后要么被杀,要么就选择充军 。所谓充军并不是去当兵,而是去给军队当奴隶,男的为苦力劳役,女的则为奴婢军妓,因此很多官员被充军后,都选择自杀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宁古塔在清朝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它集军事、政治、经济于一体,是清朝设立在东北地区的最大军镇 。宁古塔将军管辖着统辖黑龙江 , 吉林广大地区的军队,治所与驻地就在宁古塔城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哈尔滨以南、以东皆归其统,后来随着清朝经济中心南移,宁古塔渐渐衰退 。
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 , 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宁古塔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宁古塔源自宁古台,意思是"六个" , 后来竟与清太祖的"六祖"联系起来 。相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 , 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清朝之所以能兴起,跟他的八旗制度密切相关,满族人实行"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 。满族人口有限,为了扩大势力,除了满洲八旗外,后来又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 旗兵又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 。阿哈就是奴隶,披甲人是降兵 , 旗丁是八旗正常士兵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清朝入关后,八旗军大量进入内地,边境地区则由披甲人镇守,于是慢慢地披甲人成了军人的代名词 。边境地区苦寒,为了维持军队的战心 , 明清两朝就将犯罪的官民发配到边疆为奴 , 让他们去给军人当奴隶 。给披甲人为奴说白了就是成八旗军里的"阿哈" , 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财产与尊严 。
老朱发明了一种酷刑,虽然让你活着 , 却生不如死,也就是将犯人发配到军中当奴隶 。男性犯人平时要干重活 , 营造与维护军事设施,养马搬粮;战时则得冲锋在前吸引敌人的火力,有了战功也不能免罪升迁 。女性则在军队中做缝补浆洗衣服 , 做饭伺候军人的活 , 还要充当军妓的角色 。因此清朝犯人听闻被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 多数在途中自杀了 。
古代披甲人是什么人“披甲人”,顾名思义,就是披着铠甲之人 。说白了,就是清朝时期的军人 。主要以旗人为主 。但他们和严格意义上的军人又有些区别 。“披甲人”在战时上阵杀敌,冲锋陷阵,就是一群骁勇善战的军人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清朝八旗制度的核心就是“以旗统军,以旗统民” 。旗丁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类,“阿哈”就是奴隶,以汉人及朝鲜人居多;“旗丁”专指女真人 。
“披甲人”还有很高的捕猎本领 。“披甲人”四季皆能打猎,出猎的时限不定,短则一日,长则数十天 。他们能根据野兽的踪迹,追踪数十里 。少数“披甲人”能独立杀死一头猛虎或黑熊 。等到了和平年代,“披甲人”则解甲归农 , 捕猎为生,自给自足,他们就成了地道的猎人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把犯人发给“披甲人”为奴 , 其实就是让他们去服侍这些军人 。不过,满清时期,守卫宁古塔的“披甲人” , 还算善待罪犯 。如有发配至此的犯人出逃,“披甲人”一般不会告官 , 任其逃逸;如果没能成功脱逃而返回,“披甲人”还会作证是犯人主动自首以减轻责罚 。
在整个清朝时期,“披甲人”和流放而来的犯人一起,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了宁古塔这个荒蛮落后的边塞之地,教会当地人耕种、经商,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极大地繁荣了宁古塔的经济,促进了民族融合 。
清朝把人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是什么身份清代被流放宁古塔 , 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 。“流放”之刑罚自古有之,已经上千年了,宁古塔只是流放地的名称而已 , 没有其他格外的意义 。
宁古塔是前清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是满清女真人的“老窝” 。顺治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后,宁古塔则成为边防重镇,并接受流放的罪犯,成为“流放人员”的“改造基地” 。
在宁古塔,曾生活着旗?。兹撕桶⒐?nbsp;,  这是满清八旗制度之下的“阶层”划分,带有典型的阶级歧视色彩 。旗丁就是满族旗人,阿哈为奴隶,如果以地位来看,旗丁的地位高于披甲人,披甲人的地位高于阿哈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宁古塔的“披甲人” , 满清统治者治下“低下”的标签 , 淳朴的民众
有的解释“披甲人”为投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 , 其实不尽然,也有满洲八旗的兵卒,只是这些兵卒的地位本身就比较低下 。在满族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的制度约束下,“披甲人”就是固守边防的兵士 。
“披甲人”意即披挂铠甲的人,是清代特有的一词,这些“披甲人”并不限于宁古塔所属的东北地区所有,全国各处皆有 。《平准葛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三》有载:“其所派兵?。砂似烨胺婊ぞ兹四谔粞∧炅η孔痴?。”所指“披甲人” , 即这些兵士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宁古塔的“披甲人”,满清统治者治下“低下”的标签,淳朴的民众
“披甲人”又分马甲和步甲 , 即骑兵和步兵 。
驻守在宁古塔的“披甲人”平时打猎办差,遇到打仗的时候就披甲上阵 。在宁古塔,这些“披甲人”由满清副都统统领,平时按差事又可分为“渔户”、“猎户”、“鹰户”、“蜜户”、“参户”等,即打渔、狩猎、采蜜、采参等工作 。
由此可见,“披甲人”除却有等级地位色彩之外,有点像生活于本地的“民兵团练”的组织形式 。
在清代,有将流放罪犯即家属发给披甲人为奴的的案例 。《大清律例》有载:“凡盗窃临时拘捕 , 为首杀人者,照强盗律,拟斩立决;为从者,应发往吉林、乌喇、百都诺、宁古塔等处披甲人为奴 。”
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清朝宁古塔披甲人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宁古塔的“披甲人” , 满清统治者治下“低下”的标签,淳朴的民众
这与后金女真族部落崛起的历史有关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时候,时处于原始部落的阶段,社会形态依靠严酷的阶层等级制度来维系,披甲人作为战时的中坚力量,但是地位又偏低,故为了防止他们产生哗变,便给他们一点“甜桃子” , 分配一些流放的罪犯给他们当奴隶,以此来稳定披甲人队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