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宣泄 别把孩子的咬人和打人不当回事( 二 )

  
孩子打人咬人怎么办打人|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宣泄 别把孩子的咬人和打人不当回事   
文章图片   
  
第一招:第一时间控制住事态发展  
坚定地告诉宝宝“不能咬人”“不能打人(拍人)” 。如果宝宝的情绪(不论兴奋或是愤怒)非常激动,立即从他的身后环着双臂抱紧他,待宝宝的情绪逐渐稳定后,试着带他一起安慰被他伤到的人,哪怕只是一个非常笨拙的道歉,最好能对刚才发生的事情做一些补救,甚至让宝宝一起帮助处理伤者的伤口 。如果宝宝的情绪许久不能平复,先代替宝宝向被他伤到的人及其家人致歉,然后带着他离开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接着交流 。  
第二招: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快速观察、耐心询问、冷静分析来推测宝宝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 。不要怒气冲冲地质问宝宝,因为宝宝当时常常回答不上来也不愿意回答,那样只会引发你与宝宝之间的冲突 。搂紧宝宝,明确表达对他行为背后的原因表示理解 。  
第三招:告诉宝宝行为的后果  
告诉宝宝被打和被咬都会很疼,但千万不可以以暴制暴 。培养宝宝的共情能力确实需要漫长的过程,但若对宝宝实施肉体惩罚,无形中也是在告诉他“下次你也可以这样做” 。要客观地帮助宝宝分析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但绝不给宝宝制造罪恶感 。  
第四招:教会宝宝正确地表达情绪  
教会宝宝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对方就拉一拉手,要拉着宝宝的小手示范动作;比如不高兴不愿意就大声说“不”,要陪着宝宝一起喊出来;比如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就找大人帮忙,要尽可能把每种情景向宝宝演示得足够详细 。  
第五招:帮助宝宝合理地释放压力  
尽量通过调整周围的环境、改变成人的情绪行为来帮助宝宝释放压力 。另外,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摔打或啃咬的玩具,带宝宝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来尽情释放压力 。  
第六招:不要过多评价宝宝的行为  
过多的关注反而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平时避免让宝宝过多地听到大家对他“打人”“咬人”行为的谈论,也不要因此给宝宝冠上“小霸王”之类的绰号 。要多关注宝宝的细微变化,当他有“打人”“咬人”的倾向时,就要及时干预制止 。如果宝宝4、5 岁以后还是有明显持续的攻击行为,可以带着他拜访心理医生 。  
怎么教育孩子不作出过激的行为打人|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宣泄 别把孩子的咬人和打人不当回事   
文章图片   
  
1、“因事制宜” 。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 。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 。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