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杨氏大宗祠简介 珠海黄氏宗祠风水



珠海杨氏大宗祠简介 珠海黄氏宗祠风水

文章插图

荔山村,在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西南13公里处,属五山镇(今乾务镇),居民4508人,于明朝洪武年间立村,宋时,村前村后遍植荔枝,故称荔枝山,后简称荔山 。黄氏族谱记载,“植自初祖,乃兹犹茂,荔枝山黄家也” 。荔山村主要姓“黄”占95%,聚落在大髻山南麓西侧,建筑物坐北向南,呈块状 。


荔枝在珠海不是什么贵重之物,让荔山村扬名的中黄錀这个人 。在荔山村村口的黄氏大宗祠里,一幅对联记载了当时香山县的一件“大事”: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 。说的正是黄錀在科举考试中为香山县实现零的突破,是自宋朝设县以来第一个进士,官至明朝广西的按察使司副使 。。


因家贫及其貌不扬常常受到奚落 。一次出门,因家境贫寒穿的是用草杆编制的草鞋,遭到了同行人的白眼 。面对讥讽,他坦然吟诗回敬:
金足纳履非草鞋,玄德藉此建帝业,
三文宝钱虽不值,脚踏青云不踏泥!


荔山村以黄錀成功例子作为教材向后代灌输勤奋读书的理念 。
在古代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读书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快通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只是无数底层读书人的梦想,也是传统社会阶层流动的现实写照 。但可悲的是,“读书无用论”在当下中国社会严重“回潮”,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中国教育改革的失败,乱搞大学扩招,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让大学成为赚钱的工具,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品位严重下降,混文凭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下,通过读书、升学直接提升身份、地位、财富的效应正在减弱 。


再说黄錀吧,黄氏后裔为纪念黄錀公,兴建祠堂时有意按照錀公按察使司衙门之迹兴建而成 。保存完好的黄氏大宗祠群,始建于明代中叶的黄氏大宗祠祠堂群,分别为三进三间,前低后高,呈“懒猫伸腰状” 。听村里的老者们介绍,居中的是黄氏大宗祠,居左的是黄氏名贤祠及其附祠(祭祀黄姓历代贤人),居右的是月轩黄公祠(晚清广西巡抚黄槐森家祠),整体是三间两院的格局 。
珠海杨氏大宗祠简介 珠海黄氏宗祠风水

文章插图

珠海杨氏大宗祠简介 珠海黄氏宗祠风水

文章插图

经测,祠坐向为壬兼亥,水出巽已,坤申水长生上堂,天井乙口放水 。
【珠海杨氏大宗祠简介 珠海黄氏宗祠风水】

“镇守”祠堂门前有6只石狮,目睹百年以来的风云变化和世态炎凉,神态威严,其中一对直头狮子,在珠海非常罕见 。传统中,门前的石狮应该是侧头相互回望状,而这两只石狮却昂首挺胸直视前方 。按照清朝礼制设立直头石狮子有严格的规定,非二品以上官员的家祠不能设立直头石狮子,二品以下的官员经过时要下马下轿 。据说,珠海市现存的只有三对,其它两对分别位于民国总理唐绍仪的唐家共乐园和香洲区拱北徐润家祠前 。


在祠堂边上的小道上,整齐地排列着两列石碑,从明朝到清代,一共17块 。它们默默诉说着荔山村黄氏宗祠人才辈出的辉煌 。黄錀之后清朝同治元年,该村又出了一名进士黄槐森,官至广西巡抚 。槐森显赫官场后,为“振兴乡风,光宗耀祖”,决定重建祖祠,于公元1875年动工 。重建后的祠堂为三座,成一字儿排开,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园林式的建筑,建筑技术非常精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