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亿万富翁的风水宝地 黄氏风水历史故事( 四 )


高坑村位于诏安县梅岭半岛中部 , 今属沿海内陆地带 , 在镇政府驻地北部 , 直距1、3公里处 。东面连接峰岐村 , 西至宫口港内江(前江) , 南邻下河(西河村) , 北连石城村 。村落地缘风水走向 , 座东向西 , 背靠后山头龙脉 , 宗祠就建在龙脉兴旺的后山头下 。相传四世建大祖(宗祠) , 也就是在明末清初 。当年 , 地理师看重此处是“睡象穴″ , 为后世发展乡里会雄壮霸气着想 , 建议将祠堂的位置格局退后一些 , 改后厅作前厅 。族人认为这样就好 , 不要太霸气 。当时 , 人丁不多 , 资金不足 , 只建成后落(后厅) 。何时完善前厅 , 据说是本宗清进士黄开泰发动组织续建的 。宗祠堂号“祀先堂” , 1990年重修时 , 由曾任江苏扬州大学教授黄细喜(峰岐村)题写牌匾 。匾额"黄氏家庙” , 在民国时期 , 由曾任龙岩专区国民党专员 , 福建省教育厅督学 , 诏安中学校长黄慕周(又名黄仰文 , 县房)题写匾额 。祠堂占地面积550平方米 , 建筑面积329平方米 , 坐甲庚向寅申分金 , 系两落中天井三开间 , 歇山顶宫殿式建筑 , 开龙虎门 , 单层单檐土木结构 。过去 , 本宗族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 , 后厅正中设有神龛 , 龛内有祖宗神牌位 , 记载祖宗考、妣 , 姓名字号 。这些文史资料在破"四旧”时遭废 。过去祠堂的作用 , 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 , 还是处理宗族内部事务 , 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 。如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争执 , 都要到祠堂中裁决 。今祠堂供奉唐总章二年(669年) , 入闽平乱 , 任军谋祭酒 , 开漳功臣 , 宋追封为竭忠谋国将军 , 后加封“竭忠侯” , 史称“军谋领袖”的“黄世纪祖公” , 荫封为“赵国夫人”的吴氏祖妈 。和明朝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吏部和兵部尚书 , 明赐“忠烈”、又赠“文明伯”;清乾隆皇帝赐谥“忠端”的黄道周(石斋公) 。前厅梁挂黄道周题匾“洗心之藏”和旅美十八世孙黄俊英、黄文松兄弟的两方“博士”牌 。后厅梁挂武状元黄仁勇和黄开泰的“文魁”、“进士”三方牌匾 。后殿石柱上挂木质楹联 , 上联:“乡名画锦里号和平乔木於今思旧德;”下联:“派衍高山支分江夏醴泉自昔有真源 。”此联自古就挂在祠堂后厅石柱上 , 其内容含意是:本宗族是峭山公禾坪派 , 漳浦高山分支的 。“乡名画锦里号和平” , 就是指峭山公的故里 , 唐朝时 , 叫绥城画锦乡和平里 , 今邵武和平镇和坪村 。“派衍高山” , 是说明高坑是高山村分支的 。如此明白的事 , 至今仍有许多人不清楚 , 仍然把高坑说成是徐坎开基的 , 而且持这种说法的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 乡里的说法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难怪把高坑是“吴妈派”说成是“郑妈派” 。2018年10月3日晚上 , 高坑、峰岐、石城和田畔等村的老人及四个村的干部等共50多人 , 集中在高坑祠堂召开研讨会 , 就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办事处 , 编纂峭山公宗谱 , 写出“高坑村与高坑黄氏”一文 , 系源流衍派的问题 , 进行讨论 。笔者应村主任黄纯辉邀请参加 , 并在会上依据有关的文物史料等 , 详述个人的看法 。最后大家统一思想认识 , 一致确定高坑(俗称四高坑五大房)是从漳浦县沙西镇高山村分支的 。会后 , 黄茂春、黄纯辉提议 , 要求笔者将情况写成书面上报 。笔者结合自已的研究情况写成《关于对“高坑村与高坑黄氏”一文讨论的意见》 , 上报诏安县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 。由于笔者曾说过高坑是“二妈派”的说法 , 遭到不懂高坑历史 , 只是听人家说高坑是"三妈派"的人在背后指责、嘲讽 , 真是可气又好笑 。当然 , 笔者不与这种人一般见识 。以为这种人要去研究本宗族的历史 , 去祠堂读懂文物史料 , 才有话语权 。否则 , 你就没有资格指责嘲讽人 。不然你也去发表你的研究文章 , 提出你的建解理论依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