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水村 永嘉白水山


【上白水村 永嘉白水山】

上白水村 永嘉白水山

文章插图
《人民画报》封面上的美人瀑与水电站 。
朱继亮
今年10月 , 龙湾天柱景区入口白水岙的美人瀑试复流 。水流从美人岩顶沿着峭壁奔泻而下 , 如斜披白绢、姗姗而来的女子 。白水岙两边附近风景如画 , 传说众多 , 浓缩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 。
■《永嘉郡记》记载美人瀑
大罗山东麓的悬崖峭壁 , 海拔325米 , 坡长527米 , 一条瀑布从天飞来 , 张牙舞爪直扑山下 。变化无常的水给峰岩梳上螺髻 , 描上蛾眉 , 系上罗裙 。如青颜白衫的曼妙女子 , 婀娜身腰 。若仙若灵 , 衣袖舞动 , 沿崖壁溅起的朵朵水花 , 似有无数花瓣 , 飘飘荡荡凌空而下 , 飘摇曳曳 。于是山幻变成美人岩 , 水得名为美人瀑 。
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泉山条载:“山北有泉 , 天旱 , 此泉不干 , 故以名山 。山东有瀑布 , 长数十丈 。”此瀑布即为美人瀑 。
当地老人传说 , 过去本地有一位美人 , 坊间一算卦先生说她丈夫有天子之命 。这消息一传十 , 十传百 , 百传千 , 传到了朝廷 , 皇帝知道这一消息后 , 就派人挖了该地元宝山下有个叫“王坟”的地穴 , 害死了美人的丈夫 。美人悲伤过度 , 化身为美人瀑 , 天天在此思念丈夫 。
另一传说 , 美人的丈夫是位淳朴忠厚的渔民 , 有一天海上狂风大作 , 他在风浪中不幸丧生 。美人悲痛望着大海 , 日夜思念丈夫 , 最后化身为美人瀑 , 在汪洋一片的东海之滨 , 沿着峭壁直泻平原之地 , 为海上往来船只引路指航 。
美人瀑是古代瓯江口海上渔民作业的航标、天然灯塔 , 更是大罗山名胜地标 。古今名流 , 闻风慕名而来的 , 历代不乏其人 。明王毓有村居八咏之《白水漈》:“灵岩嶻嶭几春秋 , 倒泻银河落斗牛 。饮涧白虹岚气湿 , 倚空寒剑玉光浮 。明珠万斛随风散 , 素练千寻带月流 。愿作甘霖济枯槁 , 何须更探老龙湫 。”明谢暹《游天柱寺》:“寂静思行乐 , 登临逸兴长 。瀑悬崖练白 , 麦老野云黄 。绝壑松杉暗 , 幽溪药草香 。悠悠望沧海 , 吾亦欲东航 。”
■ 登上《人民画报》封面
1949年前 , 永嘉场曾流传这样一首悲歌:“大罗山上美人瀑 , 潺潺流水赛罗袍 。大雨一来泻千里 , 万亩良田遭灾殃 。”美人瀑虽美 , 但也有她可怕的一面 。每逢大雨和山洪暴发 , 洪水一泄千丈 , 淹没良田 , 毁坏家舍 , 给永嘉场百姓造成洪涝灾害 。
据天柱寺住持李达心生前回忆:他曾陪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登上天柱寺东面的山冈 , 刘英指着美人瀑说:“等到革命成功 , 一定要治一治这条恶水 , 变害为利 , 造福大众!”1949年后 , 为彻底治理洪涝灾害 , 永嘉场人齐心协力建设水库、电站 , 留下“英雄战胜美人瀑”的佳话 。
1957年冬天 , 全国各地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 。1959年10月 , 永嘉场人在美人瀑的山巅建有峰台、后坑、山门坑、白水等长藤结瓜式的水库 , 蓄水量446万立方米 。顺着陡峭的美人岩铺设527米的压力管道 , 一个发电为487千瓦的白水水电站建在山脚 , 从电站出来的水通过渠道灌溉千万百亩良田 。永嘉场人治理了此处山水 , 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点灯不用油的夙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