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 , 明天忘”“小辈们没空教你 , 要靠自己摸索”“要到老年大学培训 , 老人家来回坐车一个小时有不小的风险”……一提起智能手机的学习 , 老人们在采访中就忍不住大倒苦水 。
随着社会数字化的发展 , 公共服务日趋线上化 , 老年人群正在主动或被动地“触网” 。 但由于缺少使用基础、个人记忆力退化等种种不利因素 , 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培训势在必行 。
那么 , 目前老年人日常中对智能手机的学习有何体会与经验?他们对智能手机培训有着哪些需求?近日 , 南都采访人员走进广州社区 , 倾听了多位“老街坊”们的心声 。
手机学习以自学与参加培训班为主随着公共服务与休闲娱乐日趋数字化 , 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同样“机不离手” 。 近期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发起的“2021智慧助老模式调研”中 , 近八成受访老年人平均每天用手机App超过3小时 。 其中 , 过半受访老年人(54.92%)平均每天用手机App时长为3-5个小时 。
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前 , 不少老人都经历了一段上手的过程 。 南都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自己摸索”“上培训班”是多数受访对象学习使用手机的途径 。
受访者付姨是一位退休教师 , 她对南都采访人员表示 , 平时自己的“数字生活”很简单 , 除了刷抖音就是在微信的自建群里和朋友聊天 , 时不时在朋友圈中看到的募捐平台上捐钱做善事 。 她透露 , 自己学会使用手机就是“瞎按” , 通过慢慢摸索就学会了 。 “一般小辈们都没空教你的 , 只能靠自己摸索”今年70多岁的受访者欧姨一语道出了老人“自食其力”的原因 。
不过 , 目前由老年大学等机构纷纷推出了智能手机培训班 , 让老年人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不再“孤军奋战” 。 受访者王姨就表示 , 自己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培训班 ,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交流 , 智能手机的操作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 也跟上了手机软件更新的步伐 。 “我学会了使用群付款 , 最近还知道了在微信群里可以给特定对象发红包 , 再也不怕钱被冒领了 。 ”王姨自豪地说 。
智能手机的使用要反复学、系统学事实上 , 记忆力的下降是制约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操作的一大重要因素 。 “2021智慧助老模式调研”数据显示 , 超八成受访老年人学会电子产品新技能需要指导4-10次 , 但中青年受访者通常对长辈记忆曲线较乐观 , 远远低估了老年人需要指导次数 。 南都采访人员在社区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 , “学完立刻就忘”是老人们纷纷抱怨的问题 。
“老人家学东西就是老记不住 。 ”欧姨说 , 尽管自己知道例如微信、抖音等常用App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或切换适老化版本 , 但总是不会操作 。 “我一般都是让儿子帮忙弄 , 结果就是今天学 , 明天就忘了 。 ”
而在受访者李姨看来 , 多数情况下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都是遇到问题就问 , 每次只能解决一到两个问题 , 如此碎片化地学习对记忆力下降的老人而言 , 是无法提高手机使用熟练度的 。 “到现在为止 , 不少 App里面的功能我还不知道怎么使用 。 ”李姨无奈地说 。
根据“2021智慧助老模式调研”的数据显示 , 近五成(47.87%)的60岁以上受访者认为 , 机构、App等出于执行政策要求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的政策指令型数字化助老与社会非营利组织、慈善团体组织的数字化助老活动都存在培训随意性较大 , 缺乏系统性课程体系的问题 。 由此可见 , 老年人在学习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对系统性教学的需求较为迫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