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应该注意些什么,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秋分养生要注意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 。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 。
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 。这个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 , 也有皮肤的保湿,总之从头到脚,尽量让身体感觉润泽舒服 。

秋分应该注意些什么,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秋分的“燥”是凉燥 , 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 ,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 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 , 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 , 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 , 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 。梨尽量熟食 , 可滋五脏之阴 。秋燥易伤大肠,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等出现,此时应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与何首乌等 。
秋分有什么讲究吗一般情况下,在秋分的时候,天气会渐渐变凉爽,气温会渐渐下降,人们已经进入秋天 。那么秋分有什么禁忌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秋分有什么讲究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 , 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 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 , 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 , 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 。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 , 反之为忌 。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 , 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 。不论是哪种人 , 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 。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 , 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
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 。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 , 某些性质 , 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融 , 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 。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
秋分有什么禁忌
1、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
2、禁寒饮,如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 。胃寒的人更应忌食生冷的食物 。
3、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忌食大热大补之品 。
4、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 。
5、热证病人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 。
6、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 。
每个季节适宜和禁忌的食物都不一样 , 可能有些食物在其他节气具有养生功效的,但是并不能代表它们在其他季节也具有养生的功效,所以我们在饮食养生的时候一定要适应节气 。
秋分有什么风俗 1、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 , 后由于不一定每年这天都有圆月,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了中秋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祭月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谓祭月为“斋月宫” 。广东祭月是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 。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 。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 , 成功者也不少 , 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多见是嫩绿的 , 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以祈求家宅安宁 , 身壮力健 。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
5、送秋牛
秋分节气,还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与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见啥说啥,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 俗称“说秋”,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 , 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 , 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 , 补虚调血、升阳健脾 。农民朋友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 , 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
秋分如何养生 阴阳平衡不生病
秋分,代表着秋季的真正开始,在秋分这个节气中,昼夜时间差不多长 , 所以我们体内的阴阳也达到了平衡 。可是有些人饮食不得当,休眠不够从而导致阴阳不平衡,所以才会经常感冒发烧 。因此 , 在秋分节气中,我们一定要顺应时节 。
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一说,意思是,若体内阴阳平衡,则身体的各项机能就能很好地运作,心理状态极佳,而且对外界不良善的适应力、抵抗力都非常好,忍耐力强 , 天气变化强烈的时候也不容易生病 。因此,我们秋分养生 , 一定要注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
要想更好地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我们就要在日常饮食上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并结合自身需求,考虑时间、地区、年龄、身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 , 选择适宜的食物搭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 。
秋分一到防秋凉
秋分到了 , 天气转冷 , 这个时候如果人的抵抗力略差,就很容易被寒气所侵,从而引起感冒发烧等症状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感冒是小事 , 根本就不去在意,然而,感冒对我们身体的影响非常大 , 我们在感冒的时候,导致身体更加虚弱,就会很容易患上其它疾病 。
有些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体温调节能力弱的人 , 比如偏瘦、体虚的人以及老年人等,在秋分时节容易手脚冰凉 。这种现象是自由律神经功能调节不畅、血管变细引起的,而手指、脚趾等部位运动较多 , 脂肪的储备较少,血管分布也比较少,因此很容易散失热量 。
【秋分应该注意些什么,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所以到了秋分 , 我们一定要注意好身体的保暖 ,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保暖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有一些身体抵抗力差的人也是 。对于那些身体体质很好的人来说,最好不要过早加衣,能适应一下寒冷的气温,对增强抵抗力也有着一定的好处 。
精神调养是养生的重要方面,秋天尤其要保持乐观情绪 , 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 。建议多选择登高远眺 , 可使人心旷神怡,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
随着天气渐凉,就容易出现疲软、困乏等情况 。为摆脱这种“秋乏” , 最好在晚上10时前睡觉,早睡早起,适应“秋冬养阴”的原则,能够使人体尽快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充沛精力 。
无病不要进补
如果无病随意进补 , 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 。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 , 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 。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
进补要分清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 。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
秋分防秋燥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常称为“秋燥” 。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 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 。
秋分后辛辣食物不宜多吃,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秋梨、白萝卜、胡萝卜、藕、荸荠、甘蔗、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淮山、柿子,是克制秋燥的有效蔬果 。现在还没到冬天大量进补的时节,因此,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 。
防燥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时节,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秋分的“燥”是凉燥 , 白露的“燥”是“温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像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等 , 都是调养佳品 。
秋分时节,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 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水果吃多了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
预防秋燥方面,对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银耳等 。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秋分药膳还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莲子羹、银耳百合羹等 , 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饮食外,还要记得给皮肤做些保养,以防皮肤干裂 。
秋分节气有什么说法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季第四个节气 。秋分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那么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秋分节气有什么讲究,以及秋分节气需要注意什么吧!
秋分应该注意些什么,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秋分节气有什么讲究
祭秋月
俗话说:“春祭天 , 秋祭月”,“秋分”节气是从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的 , 所以秋分日也是“祭月节” 。“祭月”仪式隆重 。提前准备一个大香台 , 将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供品放在桌上 。然后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方向,并放置红烛点亮后,全家人一一祭拜月亮,祈求平安 。
竖秋蛋
秋分太阳照耀赤道,昼夜相等,地轴与轨道平面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也有竖蛋的习俗 。每年秋分,全球数以千万计的人做“鸡蛋垂直”实验:选择一个光滑、比例匀称、刚出生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直立放在桌子上站起来 。
秋分节气需要注意什么
忌运动过量
众所周知,秋季养生要注重“收获”,而秋分是正式进入秋季的开始 。因此,忌过度运动 , 导致身体过度劳累 。宜轻柔,以活动量少的活动为宜,如:登山、散步、太极、骑车、跳舞等 。
忌饮食寒凉
秋分时忌食生冷生冷的食物 。由于秋分寒湿重,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吃太多冰凉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哈赛,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这样才能让自己顺利通过 。这个阶段 。此时脾胃未?。?在接下来的节气变化中 , 能否保持良好的状态,少病或不病 。
测一测你的2023兔年运势和未来十年大运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日子?TA是你这一生对的人吗?2023年你会发大财吗?全方位解读你的事业天赋 , 扭转困局!点击在线咨询:
秋分需要注意什么?身体需要吃些什么?
秋分应该注意些什么,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1、秋分养生:防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 秋分开始天气转凉 。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 , 避免受凉感冒 。此外,夜越深,寒气越重 , 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注意呵护脚、背、腰部,防止寒气入体,影响身体 。
2、秋分养生:防秋燥 。秋分时节,降水减少 , 天气干燥,身体易缺水 。日常饮食建议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 , 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等 。秋季干燥,平时要注意补水,多喝水、淡茶、豆浆、牛奶、饮料等 。
3、秋分养生:防秋乏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在秋天,人较容易出现秋乏的现象,这与夜晚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好有关 。想要缓解秋乏 , 可以多做伸展运动,有助于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 。头部有多个穴位 , 经常梳理头发能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经常扣齿不仅有固齿的作用 , 也能消除疲劳 。
4、秋分养生: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 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人易受到感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
想要预防悲秋,首先要加强日照和光照,多接受日光浴可以让心情也明朗起来 。此外 , 还可以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都有助于改善消极情绪,增强兴奋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