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西沟里”《雷氏家谱》
至于六、七队的“雷家”与八、九队之“西溝里”是否同根?又是何时落居姚古村呢?据了解,“雷家”曾有一个大户“雷大顺”,家财万贯,每遇灾年均演大戏施粥村民,在姚古村有口皆碑,青史有名,姚古“雷家”亦被称之为“大顺雷家” 。雷大顺也是目前“雷家”所能考的最早先祖 。能证明“大顺雷家”乐善好施而又数世富甲一方的有力证据在其后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雷鉴莹身上最能体现,鉴莹公虽然未真正在朝为官,但他在村里赈灾接济饥民、设立义塾、周恤戚友、在北京捐建“蒲城会馆”等善举,这些事迹在蒲城县志中都有记载 。据说姚古村古会“娃娃会”最初就曾设在“大顺雷家”门口,后来才搬迁到今天的“张氏宗祠”门口 。说到“西沟里”雷氏,最有名的莫过于“血故事”社火 。在清同治年间,因雷氏之前家谱失存,为此雷氏“血故事”传人雷长庚曾两次修谱 。《雷氏族谱》明确记载:“蒲邑姚公镇西堡雷氏五福堂本门......我族所传之谱言,我雷氏原系......至宋元之际迁居陕西蒲城姚公镇......数世后分为六户今姚公镇雷东堡......因前此家谱失存......”此族谱记载了雷氏迁居姚古村的时间为“宋元之际”,亦并非网传《姚古村血故事特技》视频中所说的“北宋元年” 。这里的“宋”应指的是“南宋”,也就是说雷氏迁居此地的时间应为“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较为准确 。其中提到“雷东堡”,应该指的是“雷家” 。由此可见,“雷家”与“西沟里”实属一脉相承 。“雷家”应为“西沟里”分支 。而村北“上李家”据说是从“西张”搬迁而来,早年“上李”亦有去“西张”拜年的习俗 。就是时至今日,两堡若有老人离世亦有相互埋人的习俗 。然关于“上李家”与“西张家”究竟是何渊源?还尚不可知 。如今“上李家”李姓人口并不多,若上翻百年追踪溯源,不难发现李氏落脚“上李家”最初也是一两户人家,其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文章插图
《姚古血故事特技》视频截图
统观姚古村各族迁居时间,可知在姚古村这片土地上最早有人居住的时间至少亦可追溯到宋末元初时期,而明初或雍乾时期张氏落脚姚古,今天的姚古村规模就算基本成形 。
四、捻军进犯姚公镇
据《光绪蒲城县新志》“堡寨”篇载:“按吾邑旧时堡寨寥寥无几,同治六年回捻扰攘,知县李正心奉文劝民营筑,各市镇及大村堡寨林立 。兹撮其显著者列于右 。”其中“列于右”的“旧时堡寨”“西乡”中就明确写有姚古村 。同治丁卯,乃为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1867年 。史书记载,1866年12月7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负责镇压捻军,捻军兵分东西两路,仍然一路破竹 。当时署理陕西巡抚刘蓉正率领1.4万湘军在陕甘交界处堵击回民起义军,无暇东顾,西捻军在其头领张宗禹的带领下,为了和陕甘回民起义军会师,从潼关进入渭南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到了1867年初,蒲城知县李正心为了防患捻军自卫守城才做出了“劝民营筑”的命令 。另据《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中李桂馨小传言:“同治丁卯,捻逆犯境……桂馨偕勇士数人,冒火跃下,奋力抵御……贼退,寨中父老相庆曰‘若非武烈,我辈皆戮余矣’ 。”此外,有“富平训导张元之,守荆姚镇,贼不能破 。又有张志良、李秀守姚公镇,身虽殒而城卒无恙……”此处姚公镇即姚古村 。文中说道1867年同治回乱,捻军进犯蒲城,李桂馨率领蒲城人民奋力抵抗,其中这里有言“富平训导张元之守蒲城荆姚镇,张志良、李秀守姚公镇”,从此处可足以看出那时的姚古村就是一个人口鼎盛具有自保能力的大镇,在同治六年以前,是可以和荆姚镇并行的一大乡镇(村),所以姚古村有集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今姚古村是以张、雷、李三姓立村,但关于张志良、李秀是否是我村之人,不可考,但几率很大,土匪来袭本村能人乡贤守本村之土,理所应当,也必身先士卒,像同治回乱中,被攻破之城堡,一般都被屠城屠村,此两先祖,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姚古村,作为姚古村人应铭记 。试想如果城破,全村被屠,我辈何来,今之姚古焉复存乎!
- 鱼缸正对入户门怎么化解 入户门正对鱼缸风水
- 斗在风水中的作用 米斗放在家里哪个位置好
- 金鱼缸怎么布置 金鱼缸风水位置
- 陇西最高的山 陇西风水哪里好
- 家里摆刀有什么说法 刀放在什么位置风水好
- 风水各种各样山形解图 风水山形图片
- 风水师怎么看气 风水中的脉气
- 床尾朝厨房门好不好风水 床尾朝哪边好
- 纪录片村口风水树 央视关于风水的纪录片
- 二十四山择日课吉凶全套 风水二十四山择日大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