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斜颈怎么纠正 婴儿斜颈是怎么造成的


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 ,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编斜畸形 ,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确定斜颈后,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摩、支具等方法共用,尽快纠正斜颈 。每天在不影响睡眠和吃饭的前提下,按摩的时间越长越好 。除按摩,还要纠正婴儿睡眠姿势,严重者可启用矫正头盔 。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

婴儿斜颈怎么纠正 婴儿斜颈是怎么造成的

文章插图

婴儿斜颈怎么纠正 婴儿斜颈是怎么造成的

文章插图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 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
(2) 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
(3) 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
(4) 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
小儿斜颈的症状表现
1.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 。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 。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 。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 。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 。病初患儿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 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 。部分患儿不遗留斜颈;不少患儿若未经治疗,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条状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 。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
3.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 。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 。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 。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 。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 。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
小儿斜颈的检查与诊断
超声显像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超声观察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连续性及肿块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情况,以及与胸锁乳突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根据新生儿出生后两周内出现颈部质硬肿块,无红肿热痛,边界清楚,可活动,X线片未见颈椎异常可作出诊断 。
小儿斜颈的治疗
治疗原则
【婴儿斜颈怎么纠正 婴儿斜颈是怎么造成的】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期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疗效满意 。1岁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采用手术治疗 。一般认为3岁以上,面部畸形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
保守治疗
适用人群:适用于出生后和不满半周岁的婴儿,应积极采用保守治疗,以促进血肿早期吸收,防止肌纤维挛缩 。对于半岁以内的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因此,一旦作出诊断,应尽早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卧床固定和手法牵引 。经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疗,76%~86%患儿可得到矫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