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的文化内涵 梵净山风水来说是什么形状( 二 )


文章插图
现在看来,梵净山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造福于铜仁人民乃至全人类的一件大事 。因为建立了保护区,梵净山延续保持了“生态王国”的美誉,保存了地球同纬度上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成为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绿洲;因为建立了保护区,梵净山的自然风光依旧令人陶醉,成为当代人返璞归真、颐养身心的向往之地 。

梵净山的文化内涵 梵净山风水来说是什么形状

文章插图
【发展小故事】
梵净山生态红利造福百姓
“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粪成堆”是大家对多年前江口寨沙的评价 。那时,村民主要以农耕和到梵净山抬滑竿为生,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村里的环境脏乱差 。
如今,再走进村里,环境大不一样 。入门是宽敞平整的青石板路,路灯沿着道路整齐排列,两旁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侗家阁楼,庭院里花树簇拥,生机盎然 。再往前是活动广场,是寨沙村民逢年过节聚会、举办篝火晚会的重要场所,侗家鼓楼耸立其中,有大人在话家常,也有孩童在嬉戏 。
寨沙的巨大变化,只是梵净山发展与保护的一个缩影 。
梵净山申遗成功后,有了这块“金字招牌”,铜仁市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绿色产业,带动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实现梵净山开发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
地处梵净山核心区的印江紫薇镇张家坝村烂泥坳组村民柴昌霞说道:“申遗对我们是有益的,要保护好环境,不许滥砍乱伐,不许捕捉动物,不许烧田坎土坎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保护好申遗成功的成果 。”
近年来,梵净山周边老百姓持之以恒保护、孜孜不倦善待自然环境,而这些良好的资源优势又以释放生态红利的方式滋养着这里的老百姓 。
梵净山的文化内涵 梵净山风水来说是什么形状

文章插图
【感悟初心】
做“两山论”坚定践行者
“十三五”时期,铜仁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减排增收、变废为宝的企业遍地开花,许多保护区的渔民成为清漂人、伐木工变身护林员,这些事例无不说明: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思路转变,生态与经济能够平衡,保护和发展能够双赢 。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
山还是同一座山,变的是生态环境与发展方式 。绿色与发展,生态与致富,本质上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彼此成就,走出一条用绿色生态为发展致富赋能的新路 。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变、工作思路不变,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两山”理念的实践上凝聚共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坚决突破生态环境建设的制约瓶颈,坚决守护好铜仁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发展新优势,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只有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宏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