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

导读:现在大多数家庭最多两个孩子 , 家庭成员都把孩子看做是中心 , 任何事都迁就保护他们 , 使很多孩子自我为中心 , 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物品看做是独有 , 不允许他人接近或享用 。 尤其是到了两岁以后 , 自我意识逐步加强 , 物权意识开始明确 , 喜欢独享 , 没有分享意识 。 父母担心因为孩子的“吝啬”影响与小朋友的相处 , 于是想到要教会他分享 。   
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樊登读书有一期讲过:孩子抵触分享时家长通常说“你怎么没礼貌 , 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 分享玩具” , 于是自作主张不顾孩子的意愿 , 强制分享 。 樊登说 , 家长替做决定这种方式 , 孩子确实懂了什么叫分享 , 但他却讨厌分享 , 因为分享意味着自己不快乐 。 通过引导让孩子主动分享 , 从中获得快乐 , 这才是真正教会分享 , 而不家长道德绑架 。   
01、分享是共赢  
分享是传统美德 , 前提应该是心甘情愿 , 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喜欢的物品 , 尤其是孩子 , 让他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或物品分享给他人 , 并不是随口说说就可以实现的 。 《妈妈是超人3》中霍思燕为了让儿子嗯哼把玩具分享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 讲道理、和儿子玩拍卖游戏、甚至撒娇等用了各种方法 。   
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最终嗯哼虽然同意了 , 但他并非本意 , 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 他说了一句话:没关系 , 以后还能买新的 。 足以表明他并没有真正懂得分享的意义 , 也没有从分享中获得快乐 , 令霍思燕尴尬不已 。   
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把自己心爱的物品无条件给他人对孩子是极大的挑战 , 如果自己的分享能换来“利益” , 那就另当别论了 , 这种“利益”便是分享后获得快乐 。 自己分享玩具给他人 , 同事从他人那得到好玩的、好吃的作为交换 , 这个过程双方都是自愿 , 当然都是快乐的 。 分享是美德 , 更是共赢 , 也是一种与人交流沟通的方式 。   
02、教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分享 , 需要家长合适的情境下引导 , 这需要过程 , 让他学会自愿分享 。 在宠爱中生活的孩子 , 要啥有啥 , 家长一一满足 , 孩子有足够的掌控权 , 需要分享时 , 一定是先用道理说服他 。 先给他足够的心理准备 , 自己分享后能获得什么 。   
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当孩子愿意分享时 , 一定要有对方的回应 。 比如收获感谢 , 让他获得满足感体验分享的快乐 , 感受到被认可 , 更乐意分享 。 在家庭生活中 , 爸爸妈妈的行为也是最好的示范 , 乐于分享 , 得到爱人的分享时表示感谢 , 得到孩子分享时说谢谢 , 得到他人分享时 , 懂感恩说感谢 , 这些日常孩子都会存在潜意识里 。   
孩子“心甘情愿”分享才能感受快乐,家长请不要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李玫瑾曾经讲过:分享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 家里吃饭时有人回来的晚 , 一定是把饭菜事先留出来放在干净的盘子里 , 而不是给晚回来的人吃剩下的 , 任何东西都是 , 把最好的留给没在家的人 。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 , 这样的习惯感染 , 孩子看到的是关心体贴 , 也能得到关心和体贴 , 学会分享自然而然 。   
03、让孩子自愿分享  
学会了并且也理解分享却不乐意分享的孩子 , 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 再去讲道理甚至哄显然没有效果 。 此时需要父母细心观察 , 因为抵触的背后有大道理 , 是孩子仅仅一两次或仅对某一件物品不乐意分享 , 还是任何时候都这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