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  
为人父母的生活里充斥着数之不尽的小意外、循环往复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突发事件 。   
我们都宁愿相信 , 只有心理变态的父母才会用损害孩子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   
遗憾的是 , 即使是充满了爱和善意的父母 , 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羞辱、指责、嘲笑、威胁、贿赂、否定、惩罚、说教和宣讲 。 ”  
——《孩子 , 把你的手给我》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我们的诊室来了一名16岁的少女 , 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妈妈 。   
与其他花季少女给人活泼阳光的形象不同 , 这位少女脸上心事重重 , 仿佛头上笼罩着一大片乌云 。   
这份压抑不像16岁孩子拥有的样子 。   
但是趴在她肩上的玩具小熊提醒着我 , 她内心还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 。   
意识到她是第一次来 , 于是我打算先了解她的诉求便问道:“可以给我讲讲你的情况吗?”  
少女正打算开口 , 与她同行的妈妈却抢先一步答道: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几个月她总是哭 , 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 做好饭叫她出来吃饭也不吃 , 和她沟通又什么都不说 。   
我真的是没办法了 , 所以才带她来这里 。 ”  
我观察到少女暗暗叹了一口气 , 我意识到这种情况应该  
不是第一次发生  
。   
接下来的问诊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   
每当我问一句情况 , 妈妈总是按耐不住 , 帮女儿抢先回答......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我能理解为人父母的着急 , 在上面妈妈抢先一步的倾诉中我能感受到妈妈对女儿的关爱 , 对女儿的异常行为很着急 。   
透露出了一种很想为女儿好 , 但却不知道怎么帮助她的无力感 。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  
“焦虑式陪伴”  
非常常见 。   
在我的工作中 , 有很多来访者向我表达了他们对父母陪伴的无奈:  
“我的妈妈很担心我 , 但她只担心我的吃饭睡觉问题 , 但  
不体谅我的情绪  
, 而是总说:我辞职回家陪着你 , 但你总将自己关在房间 , 连饭都不吃 , 你到底想让我怎么样?”  
“我的爸爸听说运动对抑郁的康复效果好 , 他鼓励我并陪着我一起出去跑步 , 一开始还是挺开心的 , 但是次次跑到一半 , 我爸总是  
忍不住开始叨叨我  
, 你这种状态不行的 。 每次他一说 , 我就特别生气 , 直接跑回了家 。 ”  
“我妈知道我得了抑郁症后 , 非常焦虑 , 买了一堆关于抑郁的书让我看 。 但我实在是看不进去啊 。 ”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对于孩子患了抑郁症这件事 , 父母都非常担心 , 孩子是他们的心头肉啊 , 他们这样伤害自己怎么行呢 。   
而这种担心很容易转化成焦虑 , 当父母带着焦虑用尽一切方法去陪伴孩子时 , 却没想到自己的焦虑反而压得孩子更加  
“喘不过气”  
。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小欢喜》 。   
乔英子 , 她学习成绩好、自信阳光、懂事又听话 , 简直是别人家孩子的范本 。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按道理说 , 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得抑郁症呢?  
但细看下去 , 发现她妈妈的“焦虑式陪伴”导致了她一步步陷入了抑郁当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