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三 )

  
如果他们没有有效地改变他们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的评价方法的话 , 即便治疗医生非常投入 , 非常用心 , 就算情感上得到解脱 , 感觉舒服一点了 , 但这种改善了的感觉也是很短暂的 。   
所以 ,   
他们只有自己真的慢慢感觉到自己变好、感觉到生活的一切有了好转 , 才能更加根本地缓解抑郁 。   
这给到父母的启发 , 用简单的话来说 , 就是:  
抑郁患者要自己想变好才能变好 , 而父母能做的是促进他们发觉自己能够变好的部分 。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被媒体誉为“婚姻教皇”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曾经说过:  
“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 。 ”  
那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并做到正确陪伴呢?  
说真的 ,   
我们可以适当“撒手不管”  
。   
控制好我们的焦虑 , 相信孩子可以好起来的 。   
在我的患者中有个家属让我印象很深:  
因为校园暴力的伤害 , 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 经常关在自己在房间 , 将自己封闭起来 。   
这位孩子的妈妈一开始也很焦虑 , 她像很多家长一样 , 将孩子带在身边 , 照料着孩子的一切 , 带着孩子风雨无阻地来门诊复诊 。   
但每一次复诊的时候我感觉她的  
焦虑在一点点减轻  
, 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  
她说:“一开始我也很焦虑 , 恨不得他马上好起来 。   
但后来我想通了一件事 , 我越焦虑管他越多 , 他越反抗;所以我尝试了一段时间放手 , 我们的关系反而缓和了不少 , 反而更利于他的恢复 。   
现在  
我觉得要先做一个自信乐观的母亲 , 这样我的孩子也会受我影响 , 慢慢好起来  
。 ”  
在这种自由有爱的环境下 , 她的儿子已经可以自己吃药 , 出去散步 , 还能力所能及地帮妈妈干一些小活 。   
其次 , 最好的陪伴 , 是陪伴一个人的情绪 。   
正如在远古野兽横行的时代 , 恐惧能让人类保留生命 。   
抑郁症的出现也类似 。   
它提醒我们是时候要  
进行自我调整 , 放弃过高的要求 , 需要接纳自己 , 才能更好地重新出发  
。   
所以 , 不要将抑郁这件事看成洪水猛兽 , 当孩子出现抑郁之后感觉天都塌了 。   
其实抑郁的出现 , 也是  
一个转机  
, 推动着你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 接纳和陪伴孩子的情绪 , 去调整与孩子的互动关系 , 实现真正的接纳孩子和自己 。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这种常见的陪伴方式,不如“撒手不管”  
文章图片  
如果可以的话 ,   
可以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  
。   
要知道陷入抑郁后 , 抑郁成为了孩子人生的一部分 , 需要他们去经历和面对 。   
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 我们可以在日常让他从小事开始尝试去做 , 让他体验到成功做成事情的感觉 , 帮孩子找回自我 , 找回自身“遗失”的价值 。   
这一点可能很多父母都不容易做到 , 但是没关系 ,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   
当然 , 如果孩子状况很不好 , 已经到严重的程度 , 我们需要寻求专业人士介入治疗 。   
中重度患者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 轻度患者可以寻找心理咨询师帮忙 , 例如家庭治疗 , 一起探求抑郁的根源帮助孩子 。   
最后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的话结束:“  
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 , 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   
”  
希望阅读文章的你 , 能陪伴和帮助孩子驱赶抑郁的阴霾 , 收获一段幸福美好的亲子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