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亲妈将女儿丢在海里”引争议:我只是想让她更听话一点( 三 )

  
孩子对父母有着与生俱来的信任和依赖:  
你说爱他 , 他就笃信你会永远爱他 。  
你说你不要他 , 他立刻会处于“被抛弃”的巨大恐惧中 。  
你说你有心脏病 , 他定会担惊受怕 , 唯恐你在某天离去 。  
你说让警察、医生来抓他 , 他会惊恐不已 , 怕警察、怕医生……  
然后 , 他身处困境 , 也不敢找警察求助 , 担心会被抓去坐牢 。  
生病了 , 无比抗拒医生、喂药打针时呼天抢地、死不配合……  
吓唬 , 会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 , 为其健康成长带来潜在障碍 。  
  
同时 ,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见识渐增 ,  
会意识到父母的吓唬 , 只是几句经不起推敲的谎言 。  
他会觉得是被“糊弄”、“忽悠”了 , 不再信任爸妈 , 对他们的教导更会听不进耳 。  
同时 , 他还有可能会模仿父母的错误做法 , 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  
  
那么 , 我们该如何运用正确、  
有效的方式 , 来引导孩子?  
当孩子调皮顽劣到难以制止 ,  
甚至在地上哭闹打滚时 , 的确让人束手无策!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无法忍住“洪荒之力” ,  
下一秒就会暴怒“发飙” , 各种吼叫、打骂、吓唬……  
孩子行为失当时 , 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 , 要怎么做呢?  
1、努力先让情绪“刹车” 。  
避免情绪失控 , 对孩子采取不理智的举动 。  
闺蜜雯子遇到类似“状况”时 ,  
会花大约十几秒钟的时间 ,  
去喝口水、去阳台透透气 , 或者干点别的事 ,  
对情绪进行“冷处理” , 使自己尽量平复心情 , 再来“对付”孩子 。  
有时 , 她会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时 , 她会让孩子闹一闹 , 待孩子闹够了 , 自讨没趣了 ,  
再跟孩子进行沟通 ,  
尽量不会对着小朋友大喊大叫、非打即骂 。  
2、耐心了解“真相” 。  
邻居小张的女儿6岁多时 , 有好几天 , 都拒绝刷牙 。  
不管大人怎么哄 , 甚至生气了 ,  
她都死死按住嘴巴 , 不肯拿起牙刷 。  
她爸一着急 , 就说:  
“你这么懒 , 不刷牙 , 牙齿会长虫子、烂掉 。  
要到牙医那里拔牙 , 疼得要命还会流血!你刷不刷?”  
女儿听了很惊恐 , 哭了 。  
小张赶紧制止了老公 , 安抚了孩子 , 让她先上学 , 不刷就不刷 。  
接着 , 待女儿心情放松时 ,  
小张就耐心跟孩子聊天 , 找到了原因:  
孩子有一颗门牙松动了 , 她刷牙时觉得很疼 , 担心牙齿会被刷掉 , 以后就没牙齿了 。  
为了“保护”那颗牙 , 孩子决定不刷牙 。  
了解到缘由 , 小张就跟女儿好好沟通、解释 ,  
最终让孩子放下心来 , 乖乖去刷牙了 。  
孩子年幼天真 , 心智稚嫩、表达能力有限 ,  
出现“反常行为”时 ,  
唯独我们去接纳孩子 , 耐心、细心探询其背后的“真相” ,  
了解他真正的内心需求 ,  
才能“对症下药”去引导孩子 。  
吓唬、打骂或体罚等等的手法 , 看似“省事” ,  
却很简单、粗暴 , 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  
  
教育家简·尼尔森曾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 ,  
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 ”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 , 但绝对需要持续的学习 。  
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 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 ,  
让孩子在“春雨润物”一样的爱和教育里蓬勃成长 。  
—— End ——  
  
作者:打盹的下午茶 。 爱茶爱花更爱娃 , 怀揣温暖希冀 , 书写五味生活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