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渗透艺术( 二 )

  
孩子和孩子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心理学认为,这和孩子的“气质”大有关系 。  
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气质’呢?”其实,这里说的“气质”,和爸爸妈妈平时说的“这个人很有风度、很有气质”的那个“气质”不一样 。  
我们说的“气质”,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人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天赋的生物遗传性,和人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 。  
儿童心理学家观察到,刚出生的婴儿就有不同的秉性:有些哭声响亮,动作有力、幅度大;有些则比较平静、柔顺 。这就是气质的最初体现 。稍大点的孩子,对陌生人的反应、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日常活动性、情绪性等都各不相同,这也是气质差异的表现 。  
气质分类:孩子气质有哪些类型?  
许多研究者都对婴幼儿气质进行过分类,这次,我们介绍广受重视的托马斯·切斯的类型学说 。  
分类一:  
9 个维度  
  
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分离出9个相对稳定的“维度” 。  
(1)活动水平:指孩子在活动中身体的活动量;  
(2)节律性:指孩子生理活动(饮食起居)的规律性;  
(3)趋避性:即接受或躲避的特性,指孩子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特点;  
(4)适应性:指孩子对新环境、新刺激适应过程的快慢;  
(5)情绪本质:孩子平时主要的情绪表现;  
(6)注意分散度: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容易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  
(7)反应强度:孩子情绪反应的强弱;  
(8)持久性:孩子“专心”的时间长短;  
(9)反应阈:孩子生理性感知和  
  
12 3 4 5  
家庭教育的渗透艺术  
给记忆加油的“边”字令  
  
  
  
社会性感知的敏感性 。(通俗说来,指身心两方面的敏感程度) 。  
每个维度都有3种表现水平,即较高(强)、适中和较低(弱),这些“指标”决定了不同儿童在气质上的差异 。  
爸爸妈妈可以自测一下,您的孩子在这9个方面的表现如何 。  
气质维度  
特点  
表现  
教育策略  
活动水平  
高  
有朝气、强健、有探索性、接受外界信息量较多 。但影响完成任务,易干扰他人,易发生攻击、违纪、多动行为 。  
适当安排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释放他充沛的精力 。同时进行必要的规则、礼仪教育或带他到某些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通过感染、示范等方式学会自我约束 。  
低  
做事慢,甚至懒惰 。但安静、认真仔细,很少妨碍他人 。  
不对孩子缓慢行为妄加指责或一味敦促,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焦虑、自卑情绪;也不要越俎代庖,剥夺他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不能因其安静而受到忽视,循序渐进地让其感受、参与一些有趣、活泼的活动 。  
节律性  
较强  
吃喝拉撒有规律,易抚养 。但环境变化后容易产生适应困难,易发生行为问题 。  
采用注意分散、其他兴趣物替代等方式,偶尔打破孩子过于刻板的规律性 。  
较弱  
随和,环境变化后不容易产生适应困难 。但把握不定,抚养困难 。  
适当进行生活规律方面的训练,如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其他时候控制零食等的摄入;该睡觉的时候回到房间或床上,可以允许孩子玩一会再睡觉 。  
趋避性  
易接受  
原接受新的东西或事物,自来熟 。但也易接受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