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渗透艺术( 五 )

  
有些年轻父母喜欢在心中“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的“模型”,在孩子降生之后,当他们真正面对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时,却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真实的孩子有可能如你所愿,但更有可能另具特点,这就要求父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如果你们一味坚持自己的意愿,采取强制方式,硬将自己活泼泼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孩子模型”上靠,或者因为实在“靠不上”而对孩子丧失信心、放任自流 。  
这样一来,一方面,导致养育困难,妈妈容易产生焦虑、厌烦、暴躁以及挫败感、无能为力感等负向情绪;另一方面,也造成宝宝对环境不信任,对父母冷漠、疏离、对立、逆反,甚至于导致一些行为问题 。  
国外学者发现:在难养型儿童12个月时,母亲提出的社会性要求越少,当幼儿18个月时,抚育就越  
  
1 2 345  
家庭教育的渗透艺术  
给记忆加油的“边”字令  
  
  
  
困难 。两年后,这些难养型儿童的气质特征又反过来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母亲 。此时,母亲对这类儿童更多地采用警告、禁止的方式,态度也比较强硬,这类儿童的反抗因此更多,母子双方的冲突也增加了 。当发现儿童脾气暴躁、顽劣不化时,母亲往往会做出让步,而这种让步会助长孩子的坏脾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由此可见,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气质特点,接受并尊重孩子的天性,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寻求适合孩子天性的个性化教养方式,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这样做,既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性格,促进孩子早期心理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年轻父母消除育儿焦虑,树立自信的教养信念,形成融洽亲密的亲子关系 。  
<>  
1 2 3 45  
家庭教育的渗透艺术  
给记忆加油的“边”字令  
  
  
【家庭教育的渗透艺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