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之河串联词 不息之河的意思



不息之河串联词 不息之河的意思

文章插图
《天下在河上:中国运河史传》,蔡桂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78.00元
公元前1122年,周王室长子太伯在无锡梅里率土著人掘起第一筐土,开启中国运河时代 。这是了不起的开启,由大禹被动治水,走向了主动开凿,书写了中华民族重新安排河山,重新排列“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开创属于“人”的自然的崭新纪元 。之后,云梦通渠、胥渎、胥浦、百尺渎、邗沟、荷水、鸿沟、郑国渠、灵渠……运河,如焰火,在春秋战国的天空中先后绽放 。无疑,这时的大运河,是战神的翅膀,伴随着战争飞翔 。它们装满王者的意志、王者的雄心,激荡着王者的理想流向远方 。
司马迁走遍了他那个时代所能够抵达的地方 。这样的风尘万里,奔腾在大地上的运河,不可能不进入他的视野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就成了《史记·河渠书》最恰当的起点,自然之“河”与人工之“渠”(运河)交织成纹理,在司马迁的竹简上肆意流淌 。司马迁对河渠不是作静态的描述,而是满怀热情,浓墨重彩地描绘河道的疏浚、开凿、治理之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水”由此变得人文起来,激荡起来,一路奔流,流成中华文明史的壮美篇章 。
公元前90年的中国运河,属于司马迁 。我们无能做任何补充 。“后司马迁”时代的中国运河,更壮阔,更磅礴,更多彩 。从东汉的阳渠,到曹魏“十二河”,是春秋战国的血脉,同时也流动着“史记”灌注的精神 。即使处在苦难中,也不放弃流动、沟通、融合,冲刷苦难,凝聚统一的力量 。
【不息之河串联词 不息之河的意思】统一的力量凝聚起四方,大一统的隋王朝强劲诞生 。这是一个需要大运河也诞生了大运河的时代 。隋炀帝将此前中国的全部运河统统置于皇土之上仍嫌不足,再以王者的意志、伟力,不断开凿,用6年时间,挖掘出由海河流域到黄河流域的永济渠,黄淮之间的通济渠,淮河与长江之间的山阳渎,京口至余杭之间的江南运河,将江淮地区、中原地区和河北平原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就是将中国南部财富之区、中部文化昌炽之区和华北战略重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大地,南至太湖流域,全长5000里的庞大运河系统,将中国运河推向史无前例的辉煌高峰 。
王者以统治者的名义实行的强权措施,往往客观上推动着历史的大步前进 。文明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这样的代价巨大到令现实中人倒吸一口冷气 。文明的分娩,伴随的是泪水和血腥 。隋炀帝的五千里长河,就有这样的味道 。
隋炀帝把大运河留给了大唐王朝 。大唐气象,由5000里大运河水气凝结,激越浩荡,云蒸霞蔚 。盛唐之盛,盛在运河;大唐之大,大在运河 。站在盛唐中心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文武大臣,而是长安望春楼下自隋流来的大运河 。
运河,经隋唐,穿过大宋,流进了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 。这个全国政权,最少保守思想,将国都牢牢地铆定在黄河流域之外的燕山南麓 。再以逆天的伟力,开山劈道,破岗袭陇,历经36年,顽强的意志、百折不饶的精神终于化作了自大都直线通达杭州的伟大运河,将中国历史运河的优秀传统、中国历史运河的厚重文化、中国历史运河的精神魂魄,浓缩进1789公里的河流里,奔腾不息 。
京杭大运河,比巴拿马运河(81公里)、基尔运河(98公里)、苏伊士运河(161公里)、莱茵河-多瑙河运河(171公里)、南运河(380公里)、伊利运河(581公里)全部加在一起还要长,比有“运河之王”之称的土库曼运河长400多公里 。是世界运河之冠,无愧于名字中的这个“大”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