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楚国都郢城在现在的哪里呢位于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一说5公里)的纪南城 。
位于今周口市淮阳县的陈楚故城,则被认为是之后的陈郢 。楚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国都东迁至寿春,命名为郢,后世所称寿郢 。
迁都于郢(纪郢)的时间:
一、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迁都于郢 。清人宋翔风在他的《过庭录·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以楚武王伐随、郧的时间为理由,推断出迁都的确切时间 。此时,楚武王南征北战,并开始统治汉东 。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陈旧,支持的人并不多 。
二、另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初,公元前703年一前699年之间,楚国迁都于郢 。石泉的著作《楚都何时迁郢》以《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 。”
刘昭所著《读汉书补注》引《荆州记》“(江陵)县东三里余,有三湖,湖东有水名苌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 。”与《水经注·沔水篇》“江陵城西北有纪南城 。……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 。荒谷东岸有冶父城 。”之记载为根据得出结论 。但这些记载,并未直接提到郢 , 所以推断出来的结论比较牵强 。
三、还有观点认为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 , 楚国迁都于郢 。根据是《史记·楚世家》载:“文王熊赀立 , 始都郢 。”范文澜《中国通史》载:“东周初期,楚愈益强大,前704年,楚君熊通自号武王 。熊通子文王熊赀迁都郢,有地千里 。”后又有人说明,迁都时间应为楚文王元年 。
四、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武王崩、文王即位之时,楚国迁都于郢 。《左传·桓公十一年》曰: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楚莫敖屈瑕次于郊郢 。不过郢在此时仅仅为楚国在战时的前线指挥所,尚未迁都 。
《左传·庄公四年》载 , 楚武王五十一年 , 武王死于伐随军中,楚人与随人为会于江油而还 , 济汉而后发丧 。郢附近应该就是发丧地点 。文王在数月之内登基,居于郢 , 于是便迁都 。
这四种说法 , 实际上差别不大 。
按照传统的说法,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应该位于纪南城)到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带兵攻进郢都、楚国迁都于陈(陈郢),不算上楚昭王在位时的短期迁都 , 郢总共作了411年都城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地理位置
石泉认为,郢都和秦汉时期的江陵县城应在古时沮漳二水之间(今蛮河流域下游)、汉水以西地区 。位于今湖北市宜城市的楚皇城城址即是郢都遗址 。而楚皇城城址本身另有两种认定,鄢都(汉宜城县城)或鄀都 。
张正明认为楚文王始都郢,位于今天的宜城境内 。前506年,吴国入侵郢都,楚昭王逃跑,回到郢后仍未停战 。前504年,楚王迁都于鄀 , 并且把此城改称郢 。几年后楚昭王迁都江陵,又名纪南城,亦称郢 。
楚国宣王时期至顷襄王元年另有一陪都 , 叫做口郢 。
郢所在的地区,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是战略要地 。
战国七雄的首都分别在哪里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
楚国——郢城(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
燕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
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
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秦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战国七雄时期的主要战役:
【1】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 。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 , 此后一蹶不振 。
【2】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 前后反复交战数次 。魏国自三家分晋后,魏文侯政治上任用翟璜、吴起、李悝、魏成子等人进行改革 , 使魏国国势逐渐强盛;军事上魏国联合赵、韩,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 , 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 。而秦国自秦厉共公以后,政局不稳,数位国君或杀或废 , 国力日趋衰弱 , 加上西方及北方又有戎族入侵,在魏国的连续攻势下,只能被动防守 。
【3】棘蒲之战
棘蒲之战发生于前381年,楚国、赵国联军打败魏国的一场战争,以各国皆疲弱而告终 。主因是赵国侵占了卫国大块土地,威吓到魏国在中原地区的利益,使得魏国出兵支援卫国 , 齐国也派兵支援,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国也加入了这场大战 。这场战役也是魏国自魏文侯改革以来首次在战场上失利 。
参考资料:
齐楚燕韩赵魏秦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一、齐国(今山东临淄)
齐国最开始的都城是营丘(今山东临淄北) 。齐胡公时期,齐国将都城迁到了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七年后,齐献公又将国都迁了回来 , 还因为营丘靠近淄水,将营丘改为了临淄,直到秦始皇灭掉齐国,齐国都城一直是临淄 。
二、燕国(今河北、北京一带)
燕国的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 。周武王起兵后,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这让其在周朝建立后,因出身和功勋,被周武王封为了燕召公,封地在蓟地(今北京) 。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同样是公元前7世纪 , 山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为避祸将燕国都城迁到了临易(今河北容城) 。
公元前657年,没有了外敌威胁 , 燕襄公又将国都迁回了蓟城 。春秋晚期,戎狄各部再次崛起,燕国被迫将国都迁到易 。燕王哙时期,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战乱平定之后,燕昭王在易水修筑了武阳城,将它设为燕国的下都 。这之后,燕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更强了,燕国就设立了蓟城、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和下都武阳城 , 直到被秦所灭 。
三、楚国(今湖北江陵、宜城)
楚国的建立者是楚人首领熊绎,它最开始的都城是丹阳(今河南淅川县) 。楚国是个老牌诸侯国,由于地处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争比较多,导致楚国动荡,共出现了6次迁都,分别楚文王时期,将国都迁到了郢都(今湖北江陵) 。春秋时期,楚庄王称霸时 , 楚国的国都正为郢都 。
公元前5世纪时,楚国国力下降,为了躲避北方诸侯国的威胁,开始将国都南迁,楚昭王和楚惠王时期,楚国都城为郢都(今湖北宜城东南)和鄢都(今湖北宜城) 。后来,楚惠王又将都城迁回了郢都 。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名将白起击败 , 被迫将都城迁到陈(今安徽淮阳) 。为了躲避秦国 , 楚国又将国都迁到了矩阳(今安徽阜阳)和寿春(今安徽寿县),但未能避免被秦所灭的命运 。

文章插图
四、赵国(今河北邢台)
赵国始祖是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 。赵国开始的国都是晋阳(今山西太原) 。公元前425年,赵恒子将赵国都城迁到了中牟(今河南鹤壁),公元前372年,赵国都城又被赵敬侯迁到了邯郸 。邯郸是赵国最著名的都城,直到赵国被灭,邯郸一直是赵国国都,只有在中间短暂一段时间,赵成侯将信都(今河北邢台)设为了赵国别都 。
五、魏国(今山西夏县、河南开封)
魏国始祖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原本赵魏韩是一家,同属于晋,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这才有了赵魏韩三国 。魏国开始的国都是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5年 , 魏惠王将都城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 。从此之后,魏国的都城再没有改变过 。
六、韩国(今河南宜阳、郑州新郑)
韩国的始祖是韩景侯韩虔,它最开始的都城是平阳(今山西临汾市) 。后来,韩国为了便于向中原扩张,将都城迁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 。公元前423年,韩武子吞并郑国后 , 将国都迁到了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直到灭亡,韩国都城一直为新郑 。
七、秦国(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陕西宝鸡、咸阳市、西安市北、陕西咸阳市东、西安市西北)
秦国的始祖是秦非子,最开始的都城是秦邑(现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后来还在西垂(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汧邑(今陕西宝鸡陇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西)、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县治)、泾阳(今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市北)、咸阳(陕西咸阳市东、西安市西北)7地建都 。秦始皇时期,秦国的都城为咸阳,但咸阳被项羽放火烧后 , 再没人在咸阳建都了 。
三国演义江夏今天是哪里三国里的江夏是江夏郡,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江夏周代属楚,秦属南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置江夏郡,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钟祥、潜江、沔阳、嘉鱼、蒲圻、崇阳以东,以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地 。今武汉之地属沙羡县 。
378年改汝南县 。581年改江夏县 , 589年改治郢城(现在的武汉市武昌区) 。辛亥革命后,1912年置武昌县,隶属于江汉道,1930年改隶湖北省第一专署 。1975年11月,武昌县再次划归武汉市,成为武汉市的郊县之一 。1995年撤县建区,成立武汉市江夏区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江夏郡:古郡名 。西周时,属鄂东范围;周厉王九年(公元前870年),楚称鄂渚;春秋战国时,称夏,属楚地;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楚置沙羡县 。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沙羡属南郡;至汉代以郡为中心分为三楚,沙羡属南楚;元狩二年(前121年)置 。属荆州刺史部 。
两汉皆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属荆州刺史部 。亦有前汉治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后汉治于西陵一说 。
西汉末年,江夏郡领十四县:西陵、竟陵、西阳、襄、邾、轪、鄂、安陆、沙羡、蕲春、鄳、云杜、下雉、钟武 。东汉时省襄、钟武二县 , 增置平春县、南新市县 。
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阳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东),后迁上昶城(今湖北省云梦西南) 。
吴江夏郡初治沙羡(羡念邑音,县治在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 , 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 。
晋平吴(280)后,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并将原魏江夏郡治迁回安陆旧城 。
隋炀帝时及唐代中期,因政区通名变化,曾两度改鄂州为江夏郡 。大业年闲复改鄂州为江夏郡,治所在江夏县 。户万九千一百九十,口八万四千五百六十三 。下辖七县 。唐乾元元年(758)后,江夏郡一名始废 。
“江夏”自隋开皇九年(589年)起用作县名 , 当时是改侨县汝南县为江夏县 。此前,武汉市域内较早的县级行政建制为沙羡县,始设于西汉 。三国吴省之,晋太康元年(280)复置,治涂口 。后省沙羡,并入沙阳 。
东晋末,汝南郡民流寓涂口,因侨立汝南县 。自隋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后,“江夏”县名沿袭不变,直至清朝灭亡 。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 , 寓“因武而昌”之意 。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 。初隶江汉道,1930年后隶湖北省第一专署 。
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区成立,隶属于大冶专署 。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至今 。1995年3月,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 。
【郢城是现在哪里,春秋时代的楚国都郢城在现在的哪里】
- vjvj是什么牌子手机,vjvjx2s是什么手机
- 世界哪四大洲五大洋,世界上五大洲四大洋是哪几个
- 巨脉蜻蜓不是蜻蜓 巨脉蜻蜓的特点
- ugg是什么梗 啥意思,性术语中UGG是什么意思
- slaaloo是什么型号,华为手机忘记数字锁屏密码怎么办
- 0千伏高压线安全距离,800千伏高压线安全距离是多少
- find是什么意思,find是什么意思
- 三国时期有东北人,东北是三国时期哪个国家
- 消防的四个能力分别是什么,消防4个能力指什么
- 菜花变紫是怎么回事,花菜发紫色怎么回事能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